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含硅有机共轭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有机电子学第13-14页
    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14-17页
        1.3.1 有机电致发光现象第14-15页
        1.3.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史第15-16页
        1.3.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本原理第16-17页
    1.4 实现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途径第17-25页
        1.4.1 有机电致磷光发光器件第18-20页
        1.4.2 三线态-三线态湮灭第20-22页
        1.4.3 杂化局域电荷转移第22-23页
        1.4.4 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第23-25页
    1.5 含硅的主体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第25-30页
        1.5.1 含硅类小分子主体材料第26页
        1.5.2 含硅类衍生物的主体材料第26-30页
    1.6 本论文设计思路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7页
第二章 氮硅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器件性能研究第37-58页
    2.1 引言第37-38页
    2.2 设计思路第38页
    2.3 实验部分第38-43页
        2.3.1 主要药品和试剂第38-39页
        2.3.2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39页
        2.3.3 理论计算第39-40页
        2.3.4 电致发光器件制备第40页
        2.3.5 材料合成与表征第40-4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43-55页
        2.4.1 氮硅主体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43页
        2.4.2 氮硅主体材料的单晶性质第43-45页
        2.4.3 氮硅主体材料的热学性质第45-47页
        2.4.4 氮硅主体材料的光物理性质第47-48页
        2.4.5 氮硅主体材料的三线态能级第48-49页
        2.4.6 氮硅主体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第49-50页
        2.4.7 氮硅主体材料的量子化学计算第50-51页
        2.4.8 氮硅主体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51-55页
    2.5 本章小结第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第三章 三苯基硅修饰的主体材料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第58-75页
    3.1 引言第58-59页
    3.2 设计思路第59页
    3.3 实验部分第59-63页
        3.3.1 主要药品和试剂第59-60页
        3.3.2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60页
        3.3.3 理论计算第60-61页
        3.3.4 电致发光器件制备第61页
        3.3.5 材料合成与表征第61-63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63-72页
        3.4.1 三苯基硅修饰的氮硅主体材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63-64页
        3.4.2 三苯基硅修饰的氮硅主体材料的热学性质第64-65页
        3.4.3 三苯基硅修饰的氮硅主体材料的光物理性质第65-67页
        3.4.4 三苯基硅修饰的氮硅主体材料的三线态能级第67页
        3.4.5 三苯基硅修饰的氮硅主体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第67-68页
        3.4.6 三苯基硅修饰的氮硅主体材料的量子化学计算第68-70页
        3.4.7 三苯基硅修饰的氮硅主体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70-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第四章 选择性调控三线态激子形成截面提高蓝色电致磷光器件效率第75-105页
    4.1 引言第75-76页
    4.2 设计思路第76-77页
    4.3 实验部分第77-84页
        4.3.1 主要药品和试剂第77-78页
        4.3.2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78页
        4.3.3 理论计算第78-82页
        4.3.4 电致发光器件制备第82-83页
        4.3.5 SiPCz材料合成与表征第83-84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84-100页
        4.4.1 SiPCz合成与结构表征第84-85页
        4.4.2 SiPCz主体材料的热学性质第85-86页
        4.4.3 SiPCz主体材料的形貌第86-87页
        4.4.4 SiPCz主体材料的光物理性质第87-88页
        4.4.5 SiPCz主体材料的三线态能级第88-89页
        4.4.6 SiPCz主体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第89-91页
        4.4.7 SiPCz主体材料的量子化学计算第91-94页
        4.4.8 SiPCz主体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94-98页
        4.4.9 SiPCz主体材料的电致发光荧光器件性质第98-100页
        4.4.10 SiPCz主体材料的器件性能结果讨论第100页
    4.5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第五章 新型硅嗪的设计、合成及器件性能研究第105-130页
    5.1 引言第105-106页
    5.2 设计思路第106-107页
    5.3 实验部分第107-113页
        5.3.1 主要药品和试剂第107-108页
        5.3.2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108-109页
        5.3.3 理论计算第109-110页
        5.3.4 电致发光器件制备第110页
        5.3.5 材料合成与表征第110-113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113-125页
        5.4.1 合成、结构表征及反应机理图第113-114页
        5.4.2 硅嗪衍生物的单晶分析第114-116页
        5.4.3 硅嗪衍生物的热学性质第116-117页
        5.4.4 硅嗪衍生物的形貌第117页
        5.4.5 硅嗪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第117-119页
        5.4.6 硅嗪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第119-120页
        5.4.7 硅嗪衍生物的量子化学计算第120-122页
        5.4.8 硅嗪衍生物的三线态能级第122-123页
        5.4.9 硅嗪衍生物的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第123-125页
    5.5 本章小结第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0页
第六章 硅原子调节聚合物的电荷传输性能及纳米保险丝器件第130-151页
    6.1 引言第130页
    6.2 设计思路第130-132页
    6.3 实验部分第132-135页
        6.3.1 主要药品和试剂第132页
        6.3.2 实验仪器和方法第132-133页
        6.3.3 理论计算第133-134页
        6.3.4 电致发光器件制备第134页
        6.3.5 材料合成与表征第134-135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135-147页
        6.4.1 合成与结构表征第135-136页
        6.4.2 聚乙烯基甲基硅芴的热力学性质第136-137页
        6.4.3 聚乙烯基甲基硅芴的形貌第137页
        6.4.4 聚乙烯基甲基硅芴的电化学性质第137-138页
        6.4.5 聚乙烯基甲基硅芴的纳米保险丝性能第138-140页
        6.4.6 聚乙烯基甲基硅芴的光物理性质第140-141页
        6.4.7 聚乙烯基甲基硅芴的量子化学计算第141-144页
        6.4.8 聚乙烯基甲基硅芴的分子动力学研究第144-145页
        6.4.9 聚乙烯基甲基硅芴的纳米保险丝器件机理讨论第145-147页
    6.5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51-153页
附录1 部分化学物的核磁和质谱第153-165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65-167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67-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刺激响应型磷光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下一篇:基于氢键构筑的含氮杂环超分子晶体结构及其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