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9-20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3 评述第15-16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6-18页
    1.4 研究方法及重点第18-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页
        1.4.2 研究重点和难点第18页
        1.4.3 可能的创新点第18-20页
2 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一般理论及概念界定第20-26页
    2.1 融资理论第20-22页
        2.1.1 信贷配给理论第20-21页
        2.1.2 融资次序理论第21-22页
    2.2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第22-24页
        2.2.1 资产管理理论第22页
        2.2.2 负债管理理论第22-23页
        2.2.3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第23页
        2.2.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23-24页
    2.3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6页
        2.3.1 科技型中小企业第24-25页
        2.3.2 信贷风险第25-26页
3 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及风险分析第26-37页
    3.1 商业银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现状第26-34页
        3.1.1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现状第26页
        3.1.2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特点第26-27页
        3.1.3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第27-33页
        3.1.4 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局限性第33-34页
    3.2 商业银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性分析第34-37页
        3.2.1 商业银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第34-35页
        3.2.2 商业银行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4 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及问题分析第37-58页
    4.1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化管理第37-41页
        4.1.1 信贷业务管理流程化第37-38页
        4.1.2 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管理流程第38-41页
    4.2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级体系及其问题分析第41-56页
        4.2.1 信贷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1-43页
        4.2.2 信贷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第43-47页
        4.2.3 信贷风险评级模型的构建第47-54页
        4.2.4 信贷风险评级模型的应用—以河南省“科技贷”项目为例第54-56页
    4.3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级模型存在问题第56-58页
        4.3.1 指标权重设置的局限性第56页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局限性第56-58页
5 商业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建议第58-68页
    5.1 加快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创新第58-60页
        5.1.1 创新专业型科技金融机构第58页
        5.1.2 约束制度与鼓励制度相结合第58-59页
        5.1.3 建立呆账与坏账备用金制度第59-60页
    5.2 践行信贷风险精细化管理理念第60-61页
        5.2.1 客户精细化管理第60页
        5.2.2 产品精细化管理第60页
        5.2.3 行业精细化管理第60-61页
    5.3 设计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第61-64页
        5.3.1 强化贷前风险控制第61-62页
        5.3.2 事中控制采取全流程动态跟踪管理第62-63页
        5.3.3 重视事后问题贷款的处理及相关责任追究第63页
        5.3.4 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第63-64页
    5.4 加固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第64页
    5.5 健全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第64-66页
        5.5.1 建立完善的数据信息收集和管理平台第64-65页
        5.5.2 健全信用评级体系第65-66页
    5.6 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第66-67页
    5.7 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第67-68页
6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运营风险研究
下一篇:公司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