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港(站)、机场及其技术管理论文--航空港(站)、机场论文

机场地面保障能力评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论文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4-16页
第二章 地面保障相关概念及服务模式分析第16-26页
    2.1 地面保障相关概念与特点第16-17页
        2.1.1 地面保障相关概念第16页
        2.1.2 地面保障服务的特点第16-17页
    2.2 地面保障服务中的关系第17-21页
        2.2.1 地面保障服务的层次关系第17-18页
        2.2.2 地面保障服务的时序关系第18-21页
    2.3 地面保障服务模式分析第21-24页
        2.3.1 旅客保障服务模式分析第21-22页
        2.3.2 行李保障服务模式分析第22页
        2.3.3 航空器保障服务模式分析第22-24页
    2.4 地面保障能力评估步骤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地面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第26-45页
    3.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26-27页
    3.2 地面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第27页
    3.3 地面保障车辆模型及系统分析第27-31页
        3.3.1 地面保障车辆模型第28-29页
        3.3.2 地面保障系统特性第29-30页
        3.3.3 地面保障系统评估参数第30-31页
    3.4 指标体系建立与定义第31-43页
        3.4.1 德尔菲法简介第31-34页
        3.4.2 指标体系初建与筛选第34-39页
        3.4.3 指标定义第39-43页
    3.5 指标量化第43-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地面保障能力综合评估方法第45-59页
    4.1 综合评估方法的选取第45-46页
    4.2 状态分类方法简介第46-48页
    4.3 基于状态分类的多层次综合评估模型第48-55页
        4.3.1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第50-51页
        4.3.2 基于层次分析法权值确定第51-52页
        4.3.3 评估指标门限值的确定第52-54页
        4.3.4 基于状态分类的综合评估门限值第54-55页
    4.4 权重计算第55-56页
    4.5 判定评估等级第56-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AirTOp仿真评估与优化第59-83页
    5.1 AirTOp仿真软件概述第59页
    5.2 武汉机场地面运行概况第59-61页
        5.2.1 滑行道系统第59-61页
        5.2.2 武汉机场地面保障车辆运行现状第61页
    5.3 基于AirTOp仿真建模第61-71页
        5.3.1 机场地面建模第61-63页
        5.3.2 空域建模第63页
        5.3.3 航班计划设置第63-64页
        5.3.4 地面保障车辆建模第64-71页
    5.4 仿真算例及结果分析第71-76页
        5.4.1 仿真场景第71页
        5.4.2 评估结果第71-76页
    5.5 地面保障优化第76-82页
        5.5.1 优化目标第76页
        5.5.2 仿真优化第76-78页
        5.5.3 仿真优化评估第78-82页
    5.6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6.1 论文总结第83-84页
    6.2 研究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作者简介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差分传播相移的Dual-Pol雷达衰减订正方法研究
下一篇:MLAT系统定位算法研究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