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4 基本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1.4.1 本文的基本思路 | 第17页 |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2 我国社区养老金融概况 | 第21-30页 |
2.1 社区养老金融的内涵 | 第21-23页 |
2.1.1 社区养老 | 第21-22页 |
2.1.2 社区养老金融 | 第22-23页 |
2.2 社区养老及社区养老金融的发展 | 第23-30页 |
2.2.1 社区养老产生与发展 | 第23-26页 |
2.2.2 社区养老金融产生、发展与演进 | 第26-28页 |
2.2.3 社区养老金融发展的趋势 | 第28-30页 |
3 国内外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的现状 | 第30-38页 |
3.1 国外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的现状 | 第30-33页 |
3.2 国内养老产业和养老金融的现状 | 第33-38页 |
4 社区养老金融效应分析 | 第38-42页 |
4.1 社区养老金融效应分析 | 第38-40页 |
4.1.1 社区养老金融的规模经济效应 | 第38-40页 |
4.1.2 社区养老金融的“智慧”效应 | 第40页 |
4.2 社区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作用机制分析 | 第40-42页 |
5 我国社区养老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42-47页 |
5.1 关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样本调查 | 第42-43页 |
5.2 我国社区养老金融的发展现状 | 第43-44页 |
5.3 我国社区养老金融问题分析 | 第44-47页 |
6 影响我国社区养老金融模式的因素分析 | 第47-51页 |
6.1 社区经济发展水平 | 第47-48页 |
6.2 社区资本容量 | 第48-49页 |
6.3 社区金融广度与深度 | 第49-50页 |
6.4 社区老人的知识结构和认可度 | 第50-51页 |
7 我国社区养老金融模式分析 | 第51-58页 |
7.1 我国社区养老金融模式 | 第51-56页 |
7.1.1 个体会员制的社区养老金融模式 | 第51-53页 |
7.1.2 共同基金式的社区养老金融模式 | 第53-54页 |
7.1.3 银、养、医、政式的社区养老金融模式 | 第54-56页 |
7.2 我国社区养老金融模式的选择 | 第56-58页 |
8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8-63页 |
8.1 结论 | 第58-59页 |
8.2 对策建议 | 第59-63页 |
8.2.1 从政府角度的建议对策 | 第59-60页 |
8.2.2 从社区养老金融企业角度的建议对策 | 第60-62页 |
8.2.3 从社区老人角度的建议对策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A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某些医疗服务情况 | 第65-66页 |
附录B 武汉侨亚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调查问卷 | 第66-68页 |
附录C 武汉侨亚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地图位置 | 第68-69页 |
附录D 武汉汉阳陶园社区、南国明珠老人调查统计结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