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异化:从形式主义到现实主义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导论 | 第7-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1.1.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行动 | 第7页 |
1.1.2 体育(武术)发展战略的需要 | 第7页 |
1.1.3 武术自身当代发展使命的担负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8页 |
1.2.3 学术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3.1 分析异化形态 | 第9页 |
1.3.2 找出问题所在 | 第9页 |
1.3.3 寻找发展方向 | 第9-10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4.3 武术形式主义研究 | 第15-16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5.1 异化 | 第16-17页 |
1.5.2 武术异化 | 第17-18页 |
1.5.3 形式与形式主义 | 第18-19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9-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2.2.2 逻辑分析法 | 第19页 |
2.2.3 哲学阐释法 | 第19-20页 |
3 武术异化的形式讨论 | 第20-26页 |
3.1 竞技武术异化研究 | 第20-22页 |
3.1.1 竞技武术套路异化 | 第20-21页 |
3.1.2 竞技武术散打的异化 | 第21-22页 |
3.2 学校武术教育异化的研究 | 第22-24页 |
3.2.1 武术进入学校流于形式 | 第22页 |
3.2.2 学校武术教育主体、内容、教法的异化 | 第22-24页 |
3.3 社会武术异化的研究 | 第24-26页 |
3.3.1 传统武术的传承困惑 | 第24页 |
3.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失真” | 第24-25页 |
3.3.3 功能的过度夸大 | 第25-26页 |
4 武术异化的现实对策 | 第26-29页 |
4.1 关于竞技武术 | 第26页 |
4.1.1 转变思想 改变认识 | 第26页 |
4.1.2 明确目标 凸显特色 | 第26页 |
4.1.3 逐步标准 接轨国际 | 第26页 |
4.2 关于学校武术教育 | 第26-27页 |
4.2.1 政令保障 关键落实 | 第26-27页 |
4.2.2 强化技能 求艺地方 | 第27页 |
4.2.3 一校一拳 文通武备 | 第27页 |
4.2.4 突出方法 强调应用 | 第27页 |
4.3 社会武术异化的对策 | 第27-29页 |
4.3.1 竞技与传统 并行而不背 | 第27-28页 |
4.3.2 本真传承 立法保护 | 第28页 |
4.3.3 遵于事实 适当艺用 | 第28-29页 |
5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