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从传统民俗文化,透视“打席狮”的审美形态 | 第9-11页 |
(一)宗教习俗形成“打席狮”的物化形态 | 第9页 |
(二)艺术个性丰富“打席狮”的风格形态 | 第9-10页 |
(三)地域文化发展“打席狮”的娱乐形态 | 第10-11页 |
二、以当代审美视觉,重塑“打席狮”的舞台形象 | 第11-16页 |
(一)保留“席狮”形象,丰富呈现形式 | 第11页 |
(二)传承岭南“风骨”,拓展动作语汇 | 第11-12页 |
(三)依据艺术规律,创新视觉符号 | 第12-16页 |
1.民俗道具舞台化 | 第12-13页 |
2.古拙动作技艺化 | 第13-14页 |
3.意象创设审美化 | 第14-16页 |
三、从文化传承视域,探索“打席狮”当代解读的意义 | 第16-19页 |
(一)凸显、强化舞蹈“非遗”的民俗符号特征 | 第16页 |
(二)提升“非遗”传统民俗舞蹈的艺术审美性 | 第16-17页 |
(三)发展与更新“非遗”民俗舞蹈传承的途径 | 第17-19页 |
结语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