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2 高温氧化 | 第14-16页 |
1.3 高温硫化 | 第16-20页 |
1.3.1 硫化机理 | 第16-17页 |
1.3.2 硫化与氧化对比分析 | 第17-20页 |
1.4 硫化物的缺陷 | 第20-21页 |
1.4.1 硫化物中缺陷 | 第20-21页 |
1.4.2 点缺陷表征 | 第21页 |
1.5 氧化物的半导体类型 | 第21-22页 |
1.5.1 化学计量的氧化物 | 第21-22页 |
1.5.2 非化学计量比氧化物 | 第22页 |
1.5.2.1 n型半导体氧化物 | 第22页 |
1.5.2.2 P型半导体氧化物 | 第22页 |
1.6 金属硫化 | 第22-26页 |
1.6.1 标记实验 | 第22-23页 |
1.6.2 金属的硫化 | 第23-26页 |
1.7 变性层修复 | 第26-28页 |
1.7.1 热喷涂技术 | 第26-27页 |
1.7.2 等离子喷焊 | 第27-28页 |
1.8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1.8.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1.8.2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8.3 本文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29-32页 |
2.1 实验材料及样品制备 | 第29-30页 |
2.1.1 试样 | 第29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9-30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2.2 组织成分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0-31页 |
2.2.2 扫描电镜分析及能谱分析 | 第31页 |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FV(520)B不锈钢硫化腐蚀初始阶段机理研究 | 第32-40页 |
3.1、引言 | 第32页 |
3.2、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3-38页 |
3.3.1 硫化膜的表面形貌特征 | 第33页 |
3.3.2 硫化膜的元素分布 | 第33-38页 |
3.4 讨论 | 第38-39页 |
3.5. 结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FV(520)B不锈钢硫化腐蚀机理研究 | 第40-49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0-46页 |
4.2.1 硫化膜的表面形貌特征 | 第40-41页 |
4.2.2 硫化膜的结构特征 | 第41-46页 |
4.3 讨论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硫化膜对表面修复技术的影响研究 | 第49-59页 |
5.1 热喷涂修复后表面形貌 | 第49-50页 |
5.2 讨论 | 第50-52页 |
5.2.1 涂层形成过程 | 第50-51页 |
5.2.2 硫化物的影响 | 第51-52页 |
5.3 等离子喷焊 | 第52-58页 |
5.3.1 未经硫化试样的等离子堆焊组织形貌及成分 | 第52-55页 |
5.3.2 经过硫化腐蚀的试样等离子喷焊组织形貌及成分 | 第55-58页 |
5.5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