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病理学论文--病理生理学论文

小分子化合物在血管新生相关疾病中的功能与机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目录第10-12页
前言第12-14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47页
    1.1 血管新生第14-18页
        1.1.1 出芽式血管新生(sprouting angiogenensis)第15-17页
        1.1.2 嵌入式血管新生(intussusceptive angiogenesis)第17-18页
        1.1.3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第18页
        1.1.4 其它方式的血管新生第18页
    1.2 血管新生的调控第18-26页
        1.2.1 血管新生促进因子第19-23页
        1.2.2 血管新生抑制因子第23-26页
    1.3 相关信号通路第26-30页
        1.3.1 PI3K/AKT信号通路第26-27页
        1.3.2 FAK信号通路第27-28页
        1.3.3 Notch信号通路第28-29页
        1.3.4 Wnt信号通路第29页
        1.3.5 MAPK信号通路第29-30页
    1.4 血管新生模型第30-36页
        1.4.1 血管新生体外研究模型第31-32页
        1.4.2 血管新生半离体研究模型-动脉环模型(aortic ring assays)第32-33页
        1.4.3 血管新生体内研究模型第33-36页
    1.5 肿瘤与血管新生第36-41页
        1.5.1 肿瘤的影响第36-37页
        1.5.2 肿瘤生长与血管新生第37-39页
        1.5.3 肿瘤转移与血管新生第39-41页
    1.6 糖尿病与血管新生第41-45页
        1.6.1 糖尿病的威胁第41页
        1.6.2 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管第41-43页
        1.6.3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制第43-45页
        1.6.4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治疗第45页
    1.7 问题与展望第45-47页
第二章 小分子化合物Harmine抑制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第47-88页
    2.1 引言第47-48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48-66页
        2.2.1 材料第48-52页
        2.2.2 方法第52-6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6-86页
        2.3.1 Harmine诱导p53的磷酸化和结合MDM2,影响p53与MDM2之间的相互作用第66-68页
        2.3.2 Harmine不影响DNA的损伤第68-70页
        2.3.3 Harmine诱导p53的稳定和促进p53核内积聚第70-72页
        2.3.4 Harmine诱导p53的转录活性第72-74页
        2.3.5 Harmine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止细胞周期在G2/M期第74-76页
        2.3.6 Harmine依赖p53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第76-78页
        2.3.7 Harmine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和管状结构的形成第78-80页
        2.3.8 Harmine抑制动脉环微血管形成和角膜血管新生第80-82页
        2.3.9 Harmine抑制肿瘤生长和肿瘤血管新生第82-85页
        2.3.10 Harmine作用于血管新生和肿瘤生长的机制模型第85-86页
    2.4 结语第86页
    2.5 问题和展望第86-88页
第三章 小分子化合物361B促进血管新生和改善糖尿病小鼠缺血性后肢恢复第88-116页
    3.1 引言第88-9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90-96页
        3.2.1 材料第90页
        3.2.2 方法第90-9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6-113页
        3.3.1 小分子化合物361B促进内皮细胞的出芽和管状结构的形成第96-98页
        3.3.2 小分子化合物361B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第98-100页
        3.3.3 小分子化合物361B抑制饥饿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第100-102页
        3.3.4 小分子化合物361B促进动脉环微血管的形成和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第102-104页
        3.3.5 小分子化合物361B促进糖尿病小鼠缺血性后肢的血流灌注和恢复第104-106页
        3.3.6 小分子化合物361B增加小鼠缺血性后肢的血管密度第106-108页
        3.3.7 小分子化合物361B影响内皮细胞中基因的表达第108-110页
        3.3.8 生物素化小分子化合物361B增强内皮细胞活性和促进内皮细胞的迁移第110-112页
        3.3.9 生物素化小分子化合物361B结合内皮细胞中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第112-113页
    3.4 结语第113-114页
    3.5 问题和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7页
附录 小分子化合物YH-306抑制结肠癌的生长和转移第127-13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4-135页
专利和科研基金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流加速—射频压缩超快电子衍射系统的研制
下一篇:多元正态分布和多元t分布概率值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