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社会资本视域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以山西省N村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社会资本与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第18-24页
    2.1 社会资本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2.1.1 社会资本的概述第18-19页
        2.1.2 社会资本的功能探讨第19页
        2.1.3 社会资本的研究层次分析第19-20页
    2.2 农村社区治理第20-22页
        2.2.1 农村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第20页
        2.2.2 国外对社区治理内容的研究第20-21页
        2.2.3 国内对农村社区治理内容的研究第21-22页
    2.3 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治理第22-24页
        2.3.1 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内在逻辑第22-23页
        2.3.2 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第23-24页
第三章 N村社会资本的构成与社区治理第24-36页
    3.1 N村个案调查第24-25页
        3.1.1 N村简介第24页
        3.1.2 N村调查样本第24-25页
    3.2 N村社会资本的变迁与社区治理沿革第25-28页
        3.2.1 农村社区治理的紊乱:传统社会资本的消解第26页
        3.2.2 农村社区治理新特色:社会资本的急剧变换第26-27页
        3.2.3 农村社区治理的混乱:社会资本的内外挤压第27-28页
        3.2.4 农村社区治理的转型:社会资本的开放流动第28页
    3.3 N村社会资本构成现状第28-35页
        3.3.1 “后差序格局”:N村社区治理的社区环境第28-31页
        3.3.2 礼俗型社会规范和契约型社会规范:N村社区的治理机制第31-33页
        3.3.3 熟人信任与普遍信任:N村社区治理的心理基础第33-35页
    3.4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N村社会资本的缺失与社区治理的困境第36-50页
    4.1 N村社区社会资本数据分析第36-39页
    4.2 N村社区治理结构困境第39-42页
        4.2.1 传统与现代规范过渡不畅,“乡政村不治”第39-40页
        4.2.2 社区组织发展不足,社区权威治理结构失衡第40-42页
    4.3 N村社区治理主体困境第42-45页
        4.3.1 社区经济权威流失,农村精英的主动参与度低第42-43页
        4.3.2 社区政治权威流失,村干部的威望不高第43-45页
    4.4 N村社区治理过程困境第45-49页
        4.4.1 社区居民合作网络不健全,村民选举不积极第45-47页
        4.4.2 社区归属感和认同度不高,村级事务参与意愿低第47-49页
    4.5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社会资本的建构与社区治理的完善第50-56页
    5.1 充分挖掘农村传统文化,促进社区社会资本转型第50-52页
        5.1.1 扬弃农村传统文化,发展现代社会资本第50-51页
        5.1.2 发展现代契约型规范,构建农村社区治理的理性机制第51-52页
    5.2 建立普遍信任,提高农村社区的治理效率第52-53页
        5.2.1 加强社区教育和宣传,为发展普遍信任提供空间第52页
        5.2.2 开展多样、持续的社区活动,为提升社区内部沟通提供渠道第52-53页
    5.3 提高社区“体制外”主体能力,促进社区治理的长远发展第53-54页
        5.3.1 重构村干部“公信力”,为全社区树立道德典范第53页
        5.3.2 笼络农村精英,为社区发展积蓄力量第53-54页
        5.3.3 加强村民自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组织第54页
    5.4 小结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1:调查问卷第59-63页
附录2:问卷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8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68-69页
附件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香豆素分子的多酸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