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多辛的质量及稳定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药学部分 | 第9-12页 |
1.1.1 合成工艺 | 第9-11页 |
1.1.2 结构确证 | 第11页 |
1.1.3 质量研究 | 第11-12页 |
1.2 药理学部分 | 第12-18页 |
1.2.1 作用机理 | 第12页 |
1.2.2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急性毒性研究 | 第13页 |
1.2.4 长期毒性研究 | 第13页 |
1.2.5 国内临床研究 | 第13-15页 |
1.2.6 国外临床药理学 | 第15-18页 |
第2章 磺胺多辛原料的结构确证 | 第18-30页 |
2.1 新药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及分子量 | 第18页 |
2.2 确证化学结构用样品的纯度及纯检查方法 | 第18-19页 |
2.2.1 精制方法 | 第18页 |
2.2.2 样品纯度 | 第18-19页 |
2.3 确证化学结构的方法 | 第19-27页 |
2.3.1 元素分析 | 第19页 |
2.3.2 红外吸收光谱 | 第19-20页 |
2.3.3 紫外吸收光谱 | 第20-21页 |
2.3.4 核磁共振氢谱 | 第21-22页 |
2.3.5 核磁共振碳谱 | 第22-24页 |
2.3.6 质谱 | 第24-25页 |
2.3.7 差热分析(DSC) | 第25-26页 |
2.3.8 热重分析(TGA) | 第26页 |
2.3.9 粉末X-射线衍射试验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第3章 磺胺多辛原料的质量研究 | 第30-58页 |
3.1 理化常数 | 第30-32页 |
3.1.1 性状 | 第30页 |
3.1.2 溶解度 | 第30-31页 |
3.1.3 熔点 | 第31页 |
3.1.4 吸湿性 | 第31-32页 |
3.1.5 结晶水 | 第32页 |
3.1.6 吸收系数 | 第32页 |
3.2 鉴别 | 第32-34页 |
3.2.0 化学鉴别 | 第32页 |
3.2.1 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 | 第32-33页 |
3.2.2 磺胺多辛降解产物熔点测定法 | 第33页 |
3.2.3 红外光谱 | 第33-34页 |
3.3 检查 | 第34-49页 |
3.3.1 酸度 | 第34页 |
3.3.2 碱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 第34-35页 |
3.3.3 氯化物 | 第35页 |
3.3.4 有关物质 | 第35-41页 |
3.3.5 残留溶剂 | 第41-48页 |
3.3.6 干燥失重 | 第48页 |
3.3.7 炽灼残渣 | 第48-49页 |
3.3.8 重金属 | 第49页 |
3.3.9 砷盐 | 第49页 |
3.4 含量测定 | 第49-53页 |
3.4.1 0.1mol/l亚硝酸钠滴定液标定 | 第50页 |
3.4.2 精密度试验 | 第50-51页 |
3.4.3 准确度试验 | 第51页 |
3.4.4 耐用性试验 | 第51-52页 |
3.4.5 溶液稳定性试验 | 第52页 |
3.4.6 含量测定 | 第52-53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第4章 磺胺多辛原料的稳定性研究 | 第58-66页 |
4.1 样品来源 | 第58页 |
4.2 市售参比样品来源 | 第58页 |
4.3 考察项目 | 第58页 |
4.4 影响因素试验 | 第58-60页 |
4.4.1 强光照射试验 | 第58-59页 |
4.4.2 高温试验 | 第59页 |
4.4.3 高湿度试验 | 第59-60页 |
4.5 加速试验 | 第60-61页 |
4.6 长期试验 | 第61-63页 |
4.6.1 稳定性考察指标检查 | 第61-63页 |
4.7 稳定性研究试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4.7.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4页 |
4.7.2 加速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页 |
4.7.3 长期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 第72-11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