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技术方法论文

混合水源城镇污水处理厂COD提标工艺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我国水资源与污染现状第13-15页
        1.1.1 水资源特点第13-14页
        1.1.2 水污染特征及现状第14-15页
    1.2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现状及提标改造需求第15-17页
        1.2.1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现状第15-16页
        1.2.2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需求第16-17页
        1.2.3 浙江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具体要求第17页
    1.3 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工艺的应用现状第17-22页
        1.3.1 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第17-19页
        1.3.2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应用第19-22页
    1.4 城镇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艺的应用现状第22-25页
        1.4.1 生物活性炭技术第22-23页
        1.4.2 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第23-25页
    1.5 研究背景、目的及内容第25-27页
        1.5.1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25页
        1.5.2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5.3 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2章 浙江L污水处理厂水质特性研究第27-39页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7-30页
        2.1.1 常规指标测试方法第27页
        2.1.2 理化性质测试方法第27-29页
        2.1.3 一期工程处理工艺介绍第29-30页
    2.2 L一期工程污水常规指标特性第30-33页
        2.2.1 进出水COD变化第30-31页
        2.2.2 进出水氨氮变化第31-32页
        2.2.3 进出水SS变化第32页
        2.2.4 进出水其他常规指标第32-33页
    2.3 一期工程污水理化性质第33-37页
        2.3.1 可生物降解性第33-34页
        2.3.2 活性污泥抑制性第34-35页
        2.3.3 分子量分布第35-36页
        2.3.4 混凝特性第36-37页
    2.4 主要工艺问题和改造方案第37-38页
        2.4.1 进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第37页
        2.4.2 氧化沟运行效果不佳第37页
        2.4.3 改造方案第37-38页
    2.5 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MBR二级生化处理工艺运行特性研究第39-56页
    3.1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39-42页
        3.1.1 中试工艺流程第39-40页
        3.1.2 反应器设备组成第40-41页
        3.1.3 实验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第41页
        3.1.4 中试试验阶段安排第41-42页
    3.2 不同进水水源MBR工艺运行特性研究第42-46页
        3.2.1 纯工业污水水源第42-44页
        3.2.2 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不同配比第44-46页
    3.3 稳定运行特性研究第46-51页
        3.3.1 COD与氨氮去除效果第47页
        3.3.2 TN与有机氮去除效果第47-48页
        3.3.3 TP与有机磷的去除效果第48-50页
        3.3.4 分子量分布第50页
        3.3.5 MBR出水可生化性第50-51页
    3.4 MBR膜通量变化与混合液特性第51-55页
        3.4.1 膜通量与膜压差的变化第51-52页
        3.4.2 MBR污泥浓度的变化第52-53页
        3.4.3 MBR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变化第53-55页
    3.5 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运行特性研究第56-68页
    4.1 实验装置与方法第56-59页
        4.1.1 小试间歇试验第56-57页
        4.1.2 中试连续试验第57页
        4.1.3 试验用水及方法第57-58页
        4.1.4 有机物组分分析方法第58-59页
    4.2 臭氧小试氧化特性第59-61页
        4.2.1 不同氧化时间对COD的去除效果第59页
        4.2.2 不同氧化时间对色度的去除效果第59-60页
        4.2.3 不同氧化时间对UV254的去除效果第60-61页
    4.3 臭氧中试氧化效果第61-67页
        4.3.1 臭氧参数优化第61-63页
        4.3.2 稳定运行考察第63-64页
        4.3.3 分子量分布第64-65页
        4.3.4 有机物组分分析第65-67页
    4.4 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活性炭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工艺运行特性研究第68-73页
    5.1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68页
    5.2 活性炭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第68-72页
        5.2.1 COD与氨氮去除效果第68-70页
        5.2.2 活性炭生物膜特性第70-72页
    5.3 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L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COD提标方案第73-84页
    6.1 设计水量、水质第73页
    6.2 改建工艺流程及工艺流程图第73-74页
    6.3 单体设计第74-76页
    6.4 主要构筑物和设备清单第76-78页
    6.5 用电负荷第78-79页
    6.6 工程投资估算第79-83页
    6.7 运行成本第83-84页
        6.7.1 人工费第83页
        6.7.2 电耗第83页
        6.7.3 药剂费第83页
        6.7.4 新增直接运行成本第83-84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7页
    7.1 结论第84-86页
    7.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致谢第92-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白核小球藻对单一及复合污染水中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
下一篇:新型Bi2O3-BiPO4和Bi2O3-BiOI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