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唐山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2 唐山地区地质环境概述 | 第16-28页 |
2.1 唐山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8页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8页 |
2.2.1 地层 | 第18-20页 |
2.2.2 区域地质构造 | 第20-23页 |
2.2.3 工程地质特征 | 第23-24页 |
2.2.4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 第24-28页 |
3 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研究 | 第28-34页 |
3.1 唐山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其活动性 | 第28-33页 |
3.2 断裂活动性 | 第33-34页 |
4 新构造运动及构造应力场 | 第34-41页 |
4.1 新构造运动 | 第34-37页 |
4.2 构造应力场 | 第37-41页 |
4.2.1 区域水平挤压应力场 | 第37-40页 |
4.2.2 垂直力的作用 | 第40-41页 |
5 地震活动与危险性分析 | 第41-47页 |
5.1 地震活动特征 | 第41-46页 |
5.2 地震诱发灾害 | 第46-47页 |
6 唐山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 第47-66页 |
6.1 待评区的划分 | 第47-48页 |
6.2 评价因子的选择及打分原则 | 第48-55页 |
6.2.1 地壳表层结构及岩土力学性质(U_1) | 第49页 |
6.2.2 深部地壳结构构造与深断裂(U_2) | 第49-50页 |
6.2.3 地块升降与现今地壳活动速率(U_3) | 第50页 |
6.2.4 断裂及其活动性(U_4) | 第50-53页 |
6.2.5 地应力与能量集中程度(U_5) | 第53-55页 |
6.2.6 主要内动力地质灾害(U_6) | 第55页 |
6.3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55页 |
6.4 模糊集合的建立及评价标准、指标的确定 | 第55-56页 |
6.5 评价因子对于模糊集合的隶属函数的确定 | 第56-57页 |
6.6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 | 第57-66页 |
6.6.1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 第58页 |
6.6.2 综合评价结果 | 第58-59页 |
6.6.3 整个唐山地区的综合评价 | 第59-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A | 第71-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导师简介 | 第92-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