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1.2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2-16页 |
1.2.1 关于“模块化”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关于小学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1 学科理论意义 | 第16页 |
1.4.2 建筑设计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1.4.3 现实意义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1 文献资料 | 第17页 |
1.5.2 逻辑分析法 | 第17页 |
1.5.3 实地调研和田野调查 | 第17页 |
1.5.4 设计实践 | 第17-18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傣文化影响下的西双版纳小学建筑设计现状分析 | 第21-29页 |
2.1 西双版纳地理环境与文化概述 | 第21-24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1-22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22页 |
2.1.3 西双版纳社会文化概述 | 第22-23页 |
2.1.4 西双版纳传统建筑概述 | 第23-24页 |
2.2 西双版纳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现状及分析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模块化”建筑设计理念在西双版纳小学校园中设计的引入 | 第29-41页 |
3.1 “模块化”建筑设计理念及其运用概述 | 第29-32页 |
3.1.1 “模块化”设计概念综述 | 第29页 |
3.1.2 “模块化”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 第29-30页 |
3.1.3 “模块化”设计的特点及优势 | 第30-32页 |
3.2 “模块化”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 第32-37页 |
3.2.1 南京理工大学基础实验教学楼 | 第32-33页 |
3.2.2 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校区基础实验楼 | 第33-36页 |
3.2.3 昭通实验中学 | 第36-37页 |
3.3 “模块化”建筑设计在西双版纳州小学校园规划设计中的运用及意义 | 第37-40页 |
3.3.1 西双版纳当地设计机构实习及调研总结 | 第37-39页 |
3.3.2 “模块化”设计在西双版纳小学建筑设计中引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对西双版纳小学建筑设计的模块化研究 | 第41-67页 |
4.1 西双版纳小学建筑模块的分类方法概述 | 第41-42页 |
4.2 教学楼模块研究 | 第42-49页 |
4.2.1 主要使用空间模块 | 第43-44页 |
4.2.2 辅助空间模块 | 第44-46页 |
4.2.3 教室空间模块与辅助空间模块的组合 | 第46-48页 |
4.2.4 教学单体的组合 | 第48-49页 |
4.3 科技实验楼及办公楼模块 | 第49-50页 |
4.4 教学区立面造型模块研究 | 第50-56页 |
4.4.1 栏杆造型模块 | 第51页 |
4.4.2 教室及办公楼开窗模块 | 第51-52页 |
4.4.3 辅助空间立面造型模块 | 第52-55页 |
4.4.4 单体造型模块示例 | 第55页 |
4.4.5 合班教室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4.5 宿舍楼模块研究 | 第56页 |
4.6 食堂模块研究 | 第56-58页 |
4.7 其他部分单体模块研究 | 第58-59页 |
4.7.1 大门及围墙 | 第58-59页 |
4.7.2 风雨球场 | 第59页 |
4.7.3 升旗台 | 第59页 |
4.7.4 宣传栏 | 第59页 |
4.8 群体模块组合示例 | 第59-63页 |
4.9 建筑技术的模块化研究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西双版纳州勐罕镇中心小学及其它部分小学改扩建设计实践 | 第67-85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67-69页 |
5.2 基本模块的选择 | 第69-70页 |
5.3 校园规划设计 | 第70-72页 |
5.4 方案一建筑单体设计方案 | 第72-77页 |
5.4.1 教学区单体建筑设计 | 第72-73页 |
5.4.2 学生宿舍楼单体建筑设计 | 第73-74页 |
5.4.3 食堂单体建筑设计 | 第74-75页 |
5.4.4 其他部分单体建筑设计 | 第75-77页 |
5.5 模块不同组合方式示意 | 第77-80页 |
5.5.1 方案二组合示意 | 第77-79页 |
5.5.2 方案三组合示意 | 第79-80页 |
5.6 模块化建筑设计在西双版纳小学部分单体改扩建中的运用——以景哈乡中心小学和勐养镇曼介去小学改扩建为例 | 第80-83页 |
5.6.1 景哈乡中心小学改扩建 | 第80-81页 |
5.6.2 勐养镇曼介去小学改扩建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