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行政法视域下个人信息的保护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与必要性分析第16-24页
    2.1 个人信息的涵义与特征第16-18页
        2.1.1 个人信息的涵义第16-17页
        2.1.2 个人信息的基本特征第17-18页
    2.2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第18-20页
    2.3 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分析第20-24页
        2.3.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对信息主体权利保护的现实需要第21-22页
        2.3.2 推进我国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现实需要第22页
        2.3.3 调节个人信息保护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关系的现实需要第22-24页
第3章 行政法视域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第24-33页
    3.1 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立法现状第24-27页
        3.1.1 行政机关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方面的法律规定第24-25页
        3.1.2 非行政机关收集、处理和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第25-27页
    3.2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受到侵犯的表现形式第27-29页
        3.2.1 行政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侵害第27-28页
        3.2.2 非行政机关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侵害第28-29页
    3.3 我国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9-33页
        3.3.1 对公民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立法存在严重缺陷第29-30页
        3.3.2 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利用的程序严重不够规范第30-32页
        3.3.3 对公民个人信息权遭受侵害之后的救济制度不够完善第32-33页
第4章 行政法视域下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对策路径第33-39页
    4.1 针对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较为分散的实际,制定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3-35页
    4.2 针对目前对相关机构收集个人信息的程序不规范的实际,应对收集与利用个人信息进行严格的程序规制第35-37页
        4.2.1 对个人信息的收集程序进行规制第35-36页
        4.2.2 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利用程序进行规制第36-37页
    4.3 针对当前监督管理缺位的现状,完善公民个人信息利用的监督管理法律体系第37-38页
    4.4 针对目前公民个人信息权遭受侵害而无法寻求救济的实际,健全完善救济制度第38-39页
第5章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司法认定
下一篇:我国商标先用权法律保护机制的构建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