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选题文化及历史背景 | 第11-13页 |
1.1.1 黑陶文化研究 | 第11-12页 |
1.1.2 云南镇沅简介 | 第12页 |
1.1.3 镇沅黑古陶概要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13-15页 |
1.2.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实践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云南镇沅黑古陶历史发展概述 | 第19-27页 |
2.1 镇沅黑古陶的文化生态背景 | 第19-20页 |
2.1.1 镇沅黑古陶的自然生态环境 | 第19页 |
2.1.2 镇沅黑古陶的文化背景 | 第19-20页 |
2.2 镇沅黑古陶的历史与形成条件 | 第20-23页 |
2.2.1 云南黑陶的历史发展 | 第20-22页 |
2.2.2 镇沅黑陶的历史发展 | 第22-23页 |
2.3 镇沅黑古陶的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2.3.1 镇沅黑古陶的发展 | 第23-24页 |
2.3.2 镇沅黑古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3.3 镇沅黑古陶的发展前景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镇沅黑古陶的工艺概述 | 第27-59页 |
3.1 镇沅黑古陶工艺流程 | 第27-41页 |
3.1.1 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概说 | 第27-28页 |
3.1.2 中国古代陶器的工艺发展 | 第28-29页 |
3.1.3 中国现代陶器的工艺发展 | 第29-32页 |
3.1.4 镇沅黑古陶的工艺 | 第32-41页 |
3.2 镇沅黑古陶工艺的文化特征 | 第41-54页 |
3.2.1 文化及地方性知识的疏离 | 第41-46页 |
3.2.2 审美视觉亲近 | 第46-50页 |
3.2.3 同质化与异质性 | 第50-54页 |
3.3 镇沅黑古陶工艺的价值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四章 镇沅黑古陶的造型艺术概述 | 第59-69页 |
4.1 镇沅黑古陶的造型种类与题材 | 第59-62页 |
4.2 镇沅黑古陶的造型方法 | 第62-64页 |
4.3 镇沅黑古陶的造型特征 | 第64-67页 |
4.3.1 以吉祥观念为主的造型意识特征 | 第64-65页 |
4.3.2 形式追随功能的造型特征 | 第65-66页 |
4.3.3 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造型特征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镇沅黑古陶的装饰艺术概述 | 第69-83页 |
5.1 镇沅黑古陶的装饰题材 | 第69-77页 |
5.1.1 地方性知识及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为主的装饰题材 | 第69-73页 |
5.1.2 自然环境装饰题材 | 第73-75页 |
5.1.3 吉祥观念装饰题材 | 第75-77页 |
5.2 镇沅黑古陶的装饰手法 | 第77-79页 |
5.3 镇沅黑古陶的装饰特征 | 第79-81页 |
5.3.1 主题明确、寓意丰富 | 第79-80页 |
5.3.2 自然和谐、意境深远 | 第80页 |
5.3.3 民族文化、形意统一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镇沅黑古陶的价值及保护传承 | 第83-101页 |
6.1 镇沅黑古陶的价值 | 第83-85页 |
6.1.1 镇沅黑古陶的文化价值 | 第83-84页 |
6.1.2 镇沅黑古陶的实用价值 | 第84-85页 |
6.1.3 镇沅黑古陶的收藏价值 | 第85页 |
6.2 镇沅黑古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85-89页 |
6.2.1 活化、数字化、进化的保护传承策略 | 第85-88页 |
6.2.2 保护传承策略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协作 | 第88-89页 |
6.3 设计实践——以创新设计的方式传承黑古陶文化 | 第89-98页 |
6.3.1 镇沅黑古陶产品设计存在的优势及劣势 | 第89-90页 |
6.3.2 国内优秀黑陶产品的对比与鉴赏 | 第90-94页 |
6.3.3 镇沅黑古陶产品设计的定位与思路 | 第94页 |
6.3.4 镇沅黑古陶产品设计实例 | 第94-9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8-10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附录A 南民间制陶概述表 | 第109-111页 |
附录B 研究生期间各项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