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电子产品配送中心运营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以华鹏飞物流成都分公司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2-13页
    1.4 主要研究的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15-20页
    2.1 配送中心的定义第15页
    2.2 配送中心的类型第15-16页
    2.3 配送中心的运营能力研究文献综述第16-20页
        2.3.1 国外对于运营能力研究文献综述第17-18页
        2.3.2 国内对于运营能力研究文献综述第18-19页
        2.3.3 国内外文献研究总结第19-20页
第3章 电子产品物流概述第20-23页
    3.1 电子产品物流的定义与特点第20-21页
    3.2 电子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第21-23页
第4章 电子产品配送中心运营作业分析第23-30页
    4.1 产品入库管理第23-25页
    4.2 产品储存管理第25-26页
    4.3 产品出库管理第26-27页
    4.4 产品发运管理第27-28页
    4.5 库存产品盘点管理第28页
    4.6 产品仓储安全与环境管理第28-30页
第5章 电子产品配送中心运营能力的评价指标选定第30-41页
    5.1 评价指标概述第30-32页
        5.1.1 评价指标的定义第30页
        5.1.2 评价指标的选定原则第30-31页
        5.1.3 关键绩效指标第31-32页
    5.2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第32-34页
        5.2.1 平衡计分卡的定义第32-33页
        5.2.2 配送中心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第33-34页
    5.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电子产品配送中心关键绩效指标的选定第34-41页
        5.3.1 财务方面关键绩效指标第34-36页
        5.3.2 客户满意度关键绩效指标第36-37页
        5.3.3 内部流程关键绩效指标第37-39页
        5.3.4 学习与成长关键绩效指标第39-41页
第6章 电子产品配送中心运营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分析第41-54页
    6.1 电子产品配送中心运营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第41-46页
        6.1.1 层次分析法第41页
        6.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1-42页
        6.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42-46页
    6.2 华鹏飞物流成都配送中心的实证研究第46-54页
        6.2.1 华鹏飞物流公司概况第46-47页
        6.2.2 华鹏飞物流成都配送中心概况第47页
        6.2.3 实证分析与评价结果第47-54页
第7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第54-58页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第54-55页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55页
    7.3 对电子产品配送中心运营能力的发展建议第55-56页
    7.4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A 专家调查问卷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发展研究
下一篇:面向室内定位的三维场景数据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