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图目录 | 第13-15页 |
表目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2.1 研究范围 | 第17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2.3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研究结构和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 第21-52页 |
2.1 标准相关理论 | 第21-34页 |
2.1.1 标准的基本定义 | 第21-24页 |
2.1.2 标准的分类 | 第24-26页 |
2.1.3 技术标准 | 第26页 |
2.1.4 标准化 | 第26-28页 |
2.1.5 标准经济学与标准的经济学专门研究 | 第28-30页 |
2.1.6 关于标准的其他研究 | 第30-34页 |
2.1.7 小结 | 第34页 |
2.2 标准竞争与网络效应 | 第34-40页 |
2.2.1 网络效应 | 第34-36页 |
2.2.2 标准竞争 | 第36-38页 |
2.2.3 网络效应下的标准竞争 | 第38-39页 |
2.2.4 小结 | 第39-40页 |
2.3 国家利益 | 第40-45页 |
2.3.1 国家利益含义 | 第40-41页 |
2.3.2 国家利益构成 | 第41-42页 |
2.3.3 国家利益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42-44页 |
2.3.4 中国国家利益 | 第44页 |
2.3.5 小结 | 第44-45页 |
2.4 筹码分析 | 第45-48页 |
2.4.1 筹码的分类 | 第45页 |
2.4.2 微观筹码 | 第45-46页 |
2.4.3 宏观筹码 | 第46页 |
2.4.4 筹码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2.4.5 小结 | 第47-48页 |
2.5 博弈论 | 第48-51页 |
2.5.1 国内外标准竞争的博弈研究综述 | 第48-50页 |
2.5.2 标准竞争相关的博弈分析方法 | 第50页 |
2.5.3 小结 | 第50-51页 |
2.6 综述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三章 技术标准竞争的动态博弈策略分析 | 第52-93页 |
3.1 技术标准竞争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3.2 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3.2.1 模型假设 | 第54-55页 |
3.2.2 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3.2.3 两种类型的技术标准竞争 | 第56页 |
3.2.4 博弈过程 | 第56页 |
3.3 动态博弈模型中的收益分析 | 第56-60页 |
3.3.1 国家经济安全利益 | 第56-59页 |
3.3.2 有限理性 | 第59-60页 |
3.4 类型一技术标准竞争中国家利益的动态博弈策略分析 | 第60-74页 |
3.4.1 博弈方A、B的收益分析 | 第61-68页 |
3.4.2 博弈模型的求解 | 第68-74页 |
3.5 类型二技术标准竞争中国家利益的动态博弈策略分析 | 第74-90页 |
3.5.1 博弈方A、B的收益分析 | 第74-76页 |
3.5.2 如果A国决定采取独立自主的开发方向 | 第76-81页 |
3.5.3 如果A国决定采取追随兼容的开发方向 | 第81-83页 |
3.5.4 博弈模型的求解 | 第83-90页 |
3.6 动态博弈模型结果的决定因素 | 第90-91页 |
3.6.1 类型一技术标准竞争 | 第90-91页 |
3.6.2 类型二技术标准竞争 | 第9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四章 技术标准竞争中有筹码的博弈策略分析 | 第93-113页 |
4.1 有筹码的博弈策略分析路径 | 第93-97页 |
4.1.1 筹码的定义 | 第93-94页 |
4.1.2 有筹码对博弈的影响 | 第94-95页 |
4.1.3 有筹码的博弈分析框架 | 第95-96页 |
4.1.4 有筹码的博弈分析中的决定因素 | 第96-97页 |
4.2 技术标准竞争中的有筹码的动态博弈策略分析 | 第97-102页 |
4.2.1 有筹码的动态博弈模型建立 | 第97-98页 |
4.2.2 只考虑B国拥有筹码(资金补贴、市场容量) | 第98-100页 |
4.2.3 只考虑A国拥有筹码(制裁) | 第100-101页 |
4.2.4 A、B国都拥有筹码(A国制裁,B国资金补贴) | 第101-102页 |
4.3 有筹码的动态博弈模型中国家利益分析 | 第102-111页 |
4.3.1 只考虑B国拥有筹码(以资金补贴为例) | 第103-106页 |
4.3.2 只考虑A国拥有筹码(制裁) | 第106-108页 |
4.3.3 A/B国都有筹码(T1-制裁,T2-以资金补贴为例) | 第108-11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技术标准竞争中的动态博弈应用分析 | 第113-142页 |
5.1 TD-SCDMA的竞争背景 | 第113-115页 |
5.1.1 TD-SCDMA的发展现状 | 第113-114页 |
5.1.2 TD-SCDMA的知识产权归属状况 | 第114-115页 |
5.2 3G标准竞争中的国家经济安全利益 | 第115-119页 |
5.2.1 经济收益 | 第115-117页 |
5.2.2 知识产权的量化收益 | 第117-118页 |
5.2.3 国家安全 | 第118-119页 |
5.3 技术标准竞争中的国家利益博弈 | 第119-128页 |
5.3.1 博弈模型 | 第119-120页 |
5.3.2 模型分析求解 | 第120页 |
5.3.3 第三阶段的策略分析 | 第120-123页 |
5.3.4 第二阶段的策略分析 | 第123-127页 |
5.3.5 第一阶段的策略分析 | 第127页 |
5.3.6 中欧博弈策略的均衡分析 | 第127-128页 |
5.4 有筹码的博弈研究 | 第128-138页 |
5.4.1 3G标准博弈的筹码的定义 | 第128-129页 |
5.4.2 中方作为后发国的保障性筹码 | 第129-131页 |
5.4.3 欧方作为后发国的威胁性筹码 | 第131-132页 |
5.4.4 3G标准竞争中有筹码的博弈策略模型 | 第132-133页 |
5.4.5 中方执行保障性筹码时的情况 | 第133-136页 |
5.4.6 欧方执行威胁性筹码时的情况 | 第136-138页 |
5.5 4G/5G发展借鉴 | 第138-140页 |
5.5.1 4G标准 | 第138-139页 |
5.5.2 4G标准发展 | 第139-140页 |
5.5.3 5G标准竞争展望 | 第14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4页 |
6.1 结论 | 第142-143页 |
6.2 不足及展望 | 第143-1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4-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