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6页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页
 (二) 研究现状分析第11-15页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1.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5页
  2. 研究的重点与创新之处第15页
  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新媒体环境概述第16-21页
 (一) 新媒体的内涵、类型及特点第16-19页
  1. 新媒体的内涵第16页
  2. 新媒体的主要类型第16-17页
  3. 新媒体的特点第17-19页
 (二) 新媒体环境的基本特征第19-21页
  1. 信息内容丰富第19页
  2. 信息形式多样第19页
  3. 信息检索快捷第19-20页
  4. 信息来源隐蔽第20页
  5. 信息高度共享高度互动第20页
  6. 信息价值多重第20-21页
二、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状况及总体效应第21-26页
 (一) 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第21-22页
  1. 新媒体已广泛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第21-22页
  2. 大学生普遍倾向使用新媒体第22页
  3. 获取信息、学习、休闲娱乐是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第22页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影响的总体估价第22-26页
  1.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是把双刃剑第22-23页
  2. 新媒体深度影响大学生社会生活与交往第23-24页
  3.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多元化第24-26页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26-32页
 (一)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第26-29页
  1. 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26-27页
  2. 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第27页
  3. 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第27页
  4. 新媒体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有效工具第27-28页
  5.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第28-29页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第29-32页
  1. 新媒体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第29页
  2. 新媒体对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具有促成作用第29-30页
  3. 新媒体弱化了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和传统教育方式的“在场有效性”第30-32页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第32-39页
 (一)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的培养第32-34页
  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第32页
  2. 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第32-34页
 (二)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34-37页
  1. 运用QQ、飞信等新媒体工具,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第34-35页
  2. 打造校园学生网站、校内论坛等新媒体平台第35页
  3. 建构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新媒体文化凝聚青年学生第35-37页
 (三) 依托新媒体技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防、控、导体系第37-39页
  1. 加强网络舆情的收集整理第37页
  2. 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建设和宣传教育第37-38页
  3. 搭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附录第41-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