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史论文

中西诚信文化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1.1 课题的提出第9页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第10-12页
        1.2.2 国内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和分析第12-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及其现代转型第16-29页
    2.1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16-21页
        2.1.1 先秦 传统诚信思想的初步形成第16-18页
        2.1.2 秦汉至唐 传统诚信思想的系统化第18-19页
        2.1.3 宋明 传统诚信思想的哲理化第19-20页
        2.1.4 明末清初 传统诚信思想的实用化第20-21页
    2.2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内涵、特点和局限性第21-25页
        2.2.1 传统诚信思想的基本内涵第21-22页
        2.2.2 传统诚信思想的主要特点第22-24页
        2.2.3 传统诚信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第24-25页
    2.3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型第25-28页
        2.3.1 传统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必要性第25-26页
        2.3.2 传统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可能性第26-27页
        2.3.3 传统诚信思想现代转型的具体途径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及其后现代趋向第29-44页
    3.1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由来第29-34页
        3.1.1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发源期第29-30页
        3.1.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探索期第30-31页
        3.1.3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成熟期第31-34页
    3.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内涵、特点及缺陷第34-41页
        3.2.1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基本内涵第34-37页
        3.2.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主要特点第37-40页
        3.2.3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自身缺陷第40-41页
    3.3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后现代趋向第41-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互补与创新第44-56页
    4.1 中西诚信文化的基本差异第44-49页
        4.1.1 中西诚信文化的一致性第44-46页
        4.1.2 中西诚信文化的差异性第46-47页
        4.1.3 中西诚信文化差异的根源第47-49页
    4.2 中西诚信文化的优势互补第49-51页
        4.2.1 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内在优越性第49-50页
        4.2.2 西方现代诚信理念的相对进步性第50-51页
    4.3 中西诚信文化的综合创新第51-54页
        4.3.1 理论创新第51-52页
        4.3.2 制度创新第52-53页
        4.3.3 实践创新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邮政业与经济系统要素机理关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开源搜索引擎的社会化推荐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