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发控计算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计算机总线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授时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4 虚拟仪器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文章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方案设计 | 第17-25页 |
2.1 需求分析 | 第17-18页 |
2.1.1 系统的功能要求及技术指标 | 第17-18页 |
2.1.2 其它设计需求 | 第18页 |
2.2 硬件设计 | 第18-22页 |
2.2.1 授时定位单元设计 | 第20页 |
2.2.2 通讯单元设计 | 第20-21页 |
2.2.3 数据采集单元设计 | 第21页 |
2.2.4 数模转换单元设计 | 第21-22页 |
2.2.5 数字量输入开关量输出单元设计 | 第22页 |
2.3 软件设计 | 第22-24页 |
2.3.1 软件开发平台选择 | 第22-24页 |
2.3.2 系统软件组成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硬件设计 | 第25-38页 |
3.1 系统内各模块接口单元电路设计 | 第25页 |
3.2 系统功能模块硬件设计 | 第25-35页 |
3.2.1 授时定位单元设计 | 第26-27页 |
3.2.2 通讯单元设计 | 第27-30页 |
3.2.3 数据采集单元设计 | 第30-31页 |
3.2.4 数模转换单元设计 | 第31-33页 |
3.2.5 数字量输入单元设计 | 第33-34页 |
3.2.6 开关量输出单元设计 | 第34-35页 |
3.3 系统测试单元设计 | 第35-37页 |
3.3.1 功能模块自检测试单元设计 | 第35-36页 |
3.3.2 配套的测试机箱设计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软件设计 | 第38-59页 |
4.1 授时定位模块软件及固件设计 | 第38-48页 |
4.1.1 IRIG-B 码简介 | 第38-39页 |
4.1.2 IRIG-B 码的编码译码设计 | 第39-45页 |
4.1.3 单片机程序及接口逻辑设计 | 第45-46页 |
4.1.4 IRIG-B 码的环回自检设计 | 第46-47页 |
4.1.5 授时定位模块配置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4.2 A/D 模块及 D/A 模块自动校准软件开发 | 第48-56页 |
4.2.1 整体工作流程 | 第50-53页 |
4.2.2 对 A/D 模块和继电器模块的控制 | 第53页 |
4.2.3 线性最小二乘的算法实现及参数的自动生成 | 第53-54页 |
4.2.4 数据处理及复测 | 第54页 |
4.2.5 分段线性插值的算法实现及测试精度对比 | 第54-56页 |
4.3 VxWorks 系统下 CPCI 驱动程序开发 | 第56-58页 |
4.3.1 初始化阶段 | 第56-57页 |
4.3.2 中断处理阶段 | 第57页 |
4.3.3 设备操作阶段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系统调试分析及验证 | 第59-72页 |
5.1 概述 | 第59页 |
5.2 系统调试 | 第59-66页 |
5.2.1 系统调试步骤 | 第59-60页 |
5.2.2 硬件调试 | 第60-64页 |
5.2.3 软件调试 | 第64-65页 |
5.2.4 系统功能自检调试 | 第65-66页 |
5.3 误差分析及处理 | 第66-71页 |
5.3.1 数据采集单元误差分析及处理 | 第66-70页 |
5.3.2 数据输出单元误差分析及处理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1 CPCI 总线发控计算机组合实物图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