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钢管混凝土结构 | 第12-13页 |
1.2.1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 第12页 |
1.2.2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 钢管混凝土拱桥 | 第13-17页 |
1.3.1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 | 第13-15页 |
1.3.2 钢管混凝土在拱桥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3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结构特征 | 第16页 |
1.3.4 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的研究现状及方法 | 第16-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桥梁结构震害与抗震分析方法 | 第19-34页 |
2.1 桥梁结构震害分析 | 第19-29页 |
2.1.1 桥梁震害概况 | 第19页 |
2.1.2 上部结构震害 | 第19-22页 |
2.1.3 支座的震害 | 第22-23页 |
2.1.4 下部结构的震害 | 第23-25页 |
2.1.5 汶川大地震中铁路桥梁的震害情况 | 第25-27页 |
2.1.6 桥梁设计中的抗震措施 | 第27-29页 |
2.2 桥梁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2.2.1 静力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2.2 反应谱分析法 | 第30-32页 |
2.2.3 动态时程分析法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钦江铁路特大桥有限元模型 | 第34-43页 |
3.1 钦江铁路特大桥概况 | 第34-39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35-38页 |
3.1.2 技术标准与参数 | 第38页 |
3.1.3 铁路桥梁抗震规范与公路桥梁抗震规范的部分区别 | 第38页 |
3.1.4 高速铁路桥梁与普速铁路桥梁抗震计算的不同 | 第38-39页 |
3.2 钦江铁路特大桥有限元模型 | 第39-42页 |
3.2.1 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原则 | 第39页 |
3.2.2 全桥有限元模型 | 第39-40页 |
3.2.3 哑铃型拱肋模拟 | 第40-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钦江铁路特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43-55页 |
4.1 桥梁自振特性分析理论 | 第43-45页 |
4.1.1 建立振动方程 | 第43-44页 |
4.1.2 特征值分析理论 | 第44-45页 |
4.2 动力特性分析 | 第45-54页 |
4.3 系梁挠度 | 第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钦江铁路特大桥反应谱分析 | 第55-67页 |
5.1 反应谱理论 | 第55页 |
5.2 反应谱函数曲线 | 第55-57页 |
5.3 荷载组合 | 第57-58页 |
5.4 分析结果 | 第58-65页 |
5.4.1 典型截面的内力结果 | 第58-62页 |
5.4.2 典型截面位移分析结果 | 第62-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钦江铁路特大桥动态时程分析 | 第67-80页 |
6.1 动态时程分析理论 | 第67页 |
6.2 地震波的选择 | 第67-71页 |
6.2.1 地震波的国内外现状 | 第67-68页 |
6.2.2 地震波的选择与调整 | 第68页 |
6.2.3 修正后的地震时程曲线 | 第68-71页 |
6.3 时程分析数据 | 第71-77页 |
6.3.1 典型截面内力分析结果 | 第71-74页 |
6.3.2 典型截面位移分析结果 | 第74-77页 |
6.4 动态时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的结果比较 | 第77-7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结论 | 第80-81页 |
7.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程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