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1.2 单桩在可液化土中的屈曲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土体液化的简介 | 第11页 |
1.2.2 屈曲破坏的机理 | 第11页 |
1.2.3 桩基屈曲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单桩屈曲稳定的计算方法 | 第14-15页 |
1.3.1 静力法 | 第14页 |
1.3.2 能量法 | 第14-15页 |
1.3.3 有限元法 | 第15页 |
1.4 单桩屈曲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1.4.1 桩端约束条件 | 第15页 |
1.4.2 桩侧土影响 | 第15页 |
1.4.3 承台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4 桩本身的影响 | 第16页 |
1.4.5 其他影响 | 第16-17页 |
1.5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砂土液化的基本原理以及桩土相互作用 | 第18-34页 |
2.1 砂土液化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砂土液化的原理 | 第19页 |
2.3 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2.4 国内外对于砂土液化判别的对比 | 第20-23页 |
2.4.1 国外判别方法 | 第20-22页 |
2.4.2 国内判别方法 | 第22-23页 |
2.5 砂土的理论框架 | 第23-25页 |
2.6 单调与循环荷载下液化土的典型数据 | 第25-27页 |
2.6.1 不排水单调剪切和不排水循环剪切的对比 | 第25-26页 |
2.6.2 不排水循环剪切下松砂和密砂的对比 | 第26-27页 |
2.7 桩土相互作用 | 第27-32页 |
2.7.1 轴向荷载引起的横向挠度放大 | 第27-28页 |
2.7.2 桩的屈曲过程 | 第28-32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可液化砂土中桩土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 | 第34-54页 |
3.1 Abaqus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34页 |
3.2 Abaqus有限元软件的主要模块 | 第34-35页 |
3.3 离心模型试验实例概况 | 第35-42页 |
3.3.1 离心模型试验的必要性 | 第35页 |
3.3.2 离心模型试验的目的 | 第35-36页 |
3.3.3 离心模型的原理 | 第36页 |
3.3.4 模型桩、砂以及试验器材的选择 | 第36-38页 |
3.3.5 试验过程 | 第38-40页 |
3.3.6 试验结果 | 第40-42页 |
3.4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2-46页 |
3.4.1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42-44页 |
3.4.2 桩身的本构模型 | 第44页 |
3.4.3 计算模型的单元选用 | 第44-45页 |
3.4.4 模型桩与土体的参数选择 | 第45-46页 |
3.5 砂土在地震波作用下的液化 | 第46-50页 |
3.6 模型桩的屈曲临界荷载 | 第50-5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不同荷载条件下铝合金模型桩的屈曲影响因素 | 第54-66页 |
4.1 液化砂土中模型桩在竖向作用力下的的屈曲 | 第54-61页 |
4.1.1 液化砂土分界面对于桩屈曲的影响 | 第54-56页 |
4.1.2 桩端约束对液化砂土中桩屈曲的影响 | 第56-58页 |
4.1.3 壳体厚度与长细比对液化砂土中桩屈曲的影响 | 第58-61页 |
4.2 液化砂土中模型桩在竖向与水平向作用力下的的屈曲 | 第61-64页 |
4.2.1 模型桩的荷载位移曲线 | 第61-63页 |
4.2.2 桩身应力埋深曲线 | 第63-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