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局部敏感性分析 | 第12-14页 |
1.2.2 全局敏感性分析 | 第14-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0页 |
2.2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0-21页 |
2.2.1 采样站位设置 | 第20页 |
2.2.2 采样频率及指标 | 第20-21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2.3.1 局部敏感性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3.2 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第3章 研究区域相关生态变量的时空分布 | 第24-44页 |
3.1 草堂河叶绿素时间分布 | 第24-26页 |
3.2 草堂河营养盐时间分布 | 第26-32页 |
3.2.1 水体中磷酸盐时间分布 | 第26-28页 |
3.2.2 水体中硝酸盐时间分布 | 第28-30页 |
3.2.3 水体中硅酸盐时间分布 | 第30-32页 |
3.3 草堂河水体溶解氧时间变化 | 第32-34页 |
3.4 草堂河叶绿素空间分布 | 第34-36页 |
3.5 草堂河营养盐空间分布 | 第36-39页 |
3.5.1 水体中磷酸盐沿程分布 | 第36-38页 |
3.5.2 水体中硝酸盐沿程分布 | 第38-39页 |
3.6 草堂河溶解氧空间分布 | 第39-41页 |
3.7 草堂河相关生态变量随时间分布规律讨论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模型建立及校验 | 第44-52页 |
4.1 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4.1.1 浮游植物生态动力学模型 | 第44-46页 |
4.1.2 物质交换模型 | 第46页 |
4.2 模型设置及校验 | 第46-50页 |
4.2.1 数据资料及模型相关设置 | 第46-48页 |
4.2.2 模型中样本容量的确定 | 第48-49页 |
4.2.3 模型校验 | 第49-50页 |
4.3 模型中全局敏感性分析参数确定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参数局部敏感性分析 | 第52-71页 |
5.1 目标函数为水体中叶绿素浓度时各参数敏感性 | 第52-59页 |
5.1.1 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5.1.2 参数敏感性结果讨论 | 第53-55页 |
5.1.3 参数敏感性随季节的变化 | 第55-59页 |
5.2 目标函数为水体中溶解氧浓度时各参数敏感性 | 第59-65页 |
5.2.1 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59-61页 |
5.2.2 参数敏感性结果讨论 | 第61页 |
5.2.3 参数敏感性随季节的变化 | 第61-65页 |
5.3 目标函数不同时参数敏感性结果对比讨论 | 第65-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 第71-86页 |
6.1 目标函数为水体中叶绿素浓度的参数全局敏感性 | 第71-73页 |
6.1.1 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71-72页 |
6.1.2 参数敏感性结果随时间变化及讨论 | 第72-73页 |
6.2 目标函数为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参数全局敏感性 | 第73-75页 |
6.2.1 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73-75页 |
6.2.2 参数敏感性结果随时间变化及讨论 | 第75页 |
6.3 目标函数不同时参数总效应结果对比讨论 | 第75-80页 |
6.4 参数局部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对比讨论 | 第80-82页 |
6.5 模型中参数敏感性与水体中生态要素季节变化的关系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7-98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 第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