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缩写词与术语表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试验方案 | 第23-37页 |
| 2.1 再生水回用典型河道渗滤介质渗流-堵塞规律研究方案 | 第23-25页 |
| 2.2 再生水回用多孔介质堵塞发生规律及颗粒物运移能力试验方案 | 第25-29页 |
| 2.3 再生水回用条件下颗粒物在介质中的迁移-滞留能力试验方案 | 第29-31页 |
| 2.4 再生水DOM对颗粒物粘附效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研究方案 | 第31-37页 |
| 第三章 再生水回用典型河段河床渗滤介质渗流-堵塞发生规律研究 | 第37-47页 |
| 3.1 北运河典型河段理化性质 | 第37-39页 |
| 3.2 包气带入渗锋面随时间变化特征 | 第39页 |
| 3.3 包气带累计入渗量、入渗率随时间变化特征及模型拟合 | 第39-41页 |
| 3.4 包气带堵塞情况分析 | 第41-43页 |
| 3.5 讨论与分析 | 第43-45页 |
| 3.6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再生水回用对多孔介质生物堵塞发生及对颗粒物运移能力影响研究 | 第47-63页 |
| 4.1 渗透系数的动态变化规律 | 第47-49页 |
| 4.2 孔隙度的动态变化规律 | 第49-53页 |
| 4.3 弥散程度的变化规律 | 第53-56页 |
| 4.4 不同堵塞程度下介质对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分析 | 第56-60页 |
| 4.5 讨论与分析 | 第60-61页 |
| 4.6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再生水水质对颗粒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滞留能力的影响 | 第63-73页 |
| 5.1 示踪剂穿透曲线及其拟合 | 第63-64页 |
| 5.2 颗粒物在介质中的运移特性 | 第64-67页 |
| 5.3 离子强度对颗粒物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67-70页 |
| 5.4 讨论与分析 | 第70-72页 |
| 5.5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再生水回用水流速度与介质粒径对颗粒物迁移-滞留能力的影响 | 第73-81页 |
| 6.1 示踪剂穿透曲线及其拟合 | 第73-74页 |
| 6.2 介质粒径对颗粒物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74-77页 |
| 6.3 水流速度对颗粒物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77-79页 |
| 6.4 讨论与分析 | 第79-80页 |
| 6.5 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七章 再生水DOM对颗粒物粘附效率影响的动力学分析 | 第81-105页 |
| 7.1 颗粒物与介质表面电动势 | 第81-84页 |
| 7.2 DLVO相互作用能分析 | 第84-94页 |
| 7.3 基于Maxwell扩展模型的粘附效率分析 | 第94-99页 |
| 7.4 颗粒物粘附效率分析 | 第99-103页 |
| 7.5 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5-109页 |
| 8.1 主要结论 | 第105-106页 |
| 8.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06-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21页 |
| 致谢 | 第121-123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