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需要澄清的两个概念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4-17页 |
·主要创新 | 第15-16页 |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历程与当前市场特征 | 第17-31页 |
·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历程 | 第17-22页 |
·初步探索时期(1984-1989) | 第17-19页 |
·迅速扩张时期(1990-1992) | 第19-20页 |
·低谷调整期(1993-1999) | 第20-21页 |
·规范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 第21-22页 |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公司债券规模相对偏小 | 第23页 |
·公司债券发行制度僵化 | 第23-24页 |
·公司债券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优质国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 第24-25页 |
·公司债券定价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25页 |
·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制度滞后 | 第25-26页 |
·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前景 | 第26-31页 |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公司债券市场规模必将逐步扩大 | 第27-28页 |
·产品创新将不断涌现 | 第28页 |
·公司债券市场化程度将逐步提高 | 第28-29页 |
·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制度趋于完善 | 第29-30页 |
·在规范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推出市政债方面有新的突破 | 第30-31页 |
3 中国公司债券发行的信用风险分析 | 第31-41页 |
·公司债券信用风险及分析框架 | 第31-33页 |
·信用风险定义及来源 | 第31-32页 |
·信用风险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分析框架 | 第32-33页 |
·公司债券发行的财务风险 | 第33-34页 |
·公司债券发行的信用评级风险 | 第34-36页 |
·信用评级的基本思路 | 第34-35页 |
·使用信用评级的注意事项 | 第35-36页 |
·公司债券发行的经济周期风险 | 第36-37页 |
·公司债券发行的企业管理风险 | 第37-38页 |
·对我国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分析 | 第38-41页 |
·城投债的发行状况 | 第38-39页 |
·城投债的信用风险分析 | 第39-41页 |
4 强化公司债券发行的风险防范及控制 | 第41-51页 |
·深化改革与完善债券信用评级体系 | 第41-43页 |
·积极推动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级标准 | 第41-42页 |
·对评级机构实行实行资格准入和资信审查制度 | 第42页 |
·加强评级机构的评级过程透明化建设 | 第42页 |
·健全评级机构的约束机制 | 第42-43页 |
·健全评级回访和信息披露制度 | 第43页 |
·建立信用评级机构的淘汰机制 | 第43页 |
·建立公司债券发行的相关制度及责任追究机制 | 第43-46页 |
·逐步改革公司债券发行机制 | 第43-44页 |
·进一步完善公司债券流通机制 | 第44-45页 |
·健全公司债券保障机制 | 第45-46页 |
·完善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治理机制 | 第46-48页 |
·完善发债主体的决策机制 | 第46-47页 |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7页 |
·加强对发债公司资金运用管理 | 第47-48页 |
·健全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 第48-51页 |
·加强对发债主体相关财务指标的监控 | 第48-49页 |
·加快推进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