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史论文

《赵氏孤儿》伦理思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选题原由及其价值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4页
    1.3 研究的过程第14-15页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赵氏孤儿》简介第16-23页
    2.1 《赵氏孤儿》故事原型及创作背景第16-18页
        2.1.1《赵氏孤儿》故事原型第16-17页
        2.1.2《赵氏孤儿》创作背景第17-18页
    2.2 《赵氏孤儿》主要情节及创作特点第18-23页
        2.2.1《赵氏孤儿》主要情节第18-19页
        2.2.2《赵氏孤儿》创作特点第19-23页
第3章 《赵氏孤儿》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3-37页
    3.1 人性善恶第23-26页
        3.1.1 悲剧与人性之恶第23-25页
        3.1.2 忠义与人性之善第25-26页
    3.2 孝忠合一第26-30页
        3.2.1 子报父仇:孝忠的体现第27-28页
        3.2.2 忠君与弑君:人臣伦理的不同选择第28-30页
    3.3 舍生取义第30-33页
        3.3.1 舍生取义:古代重要伦理精神第30-32页
        3.3.2 忍辱负重:维护忠义第32-33页
    3.4 诚信为本第33-37页
        3.4.1 诚信测试:程婴的谨慎第33-34页
        3.4.2 诚实的价值:道义的实践要求第34-37页
第4章 《赵氏孤儿》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第37-47页
    4.1 “忠诚至上”的伦理价值第37-40页
        4.1.1 忠于家族第37-38页
        4.1.2 忠于国家第38-40页
    4.2 “追求大义”的人生信条第40-43页
        4.2.1 重义轻利第40-42页
        4.2.2 追求大义第42-43页
    4.3 “善胜于恶”的自然之善第43-47页
        4.3.1 善恶终有报第43-44页
        4.3.2 天命自然之善第44-47页
第5章 《赵氏孤儿》伦理思想的评价与启示第47-59页
    5.1 对《赵氏孤儿》伦理思想的评价第47-53页
        5.1.1 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体现我国古代伦理思想第47-48页
        5.1.2 变“哲理化”为“故事化”,伦理思想表现形式新颖第48-49页
        5.1.3 “大无畏”奉献精神的历史影响及意义第49-51页
        5.1.4 人性二元论的历史局限性第51-53页
    5.2 《赵氏孤儿》伦理思想对当代道德建设的启示第53-59页
        5.2.1 发扬传统孝道品质,构建和谐家庭第53-55页
        5.2.2 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第55-56页
        5.2.3 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第56-59页
第6章 结束语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度医疗的伦理分析
下一篇:大学生道德激励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