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引言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重点 | 第12页 |
1.3.2 研究难点 | 第12页 |
1.3.3 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相结合 | 第13页 |
1.4.2 跨学科研究法 | 第13页 |
1.4.3 比较研究法 | 第13-14页 |
2.税收征管程序中举证责任制度的理论逻辑 | 第14-21页 |
2.1 举证责任的内涵 | 第14-15页 |
2.1.1 国外举证责任的内涵 | 第14页 |
2.1.2 国内举证责任的内涵 | 第14-15页 |
2.2 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比较考察 | 第15-18页 |
2.2.1 行政程序的举证责任 | 第15-16页 |
2.2.2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 | 第16页 |
2.2.3 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联系和区别 | 第16-18页 |
2.3 税收征管程序的举证责任 | 第18-19页 |
2.4 研究税收征管程序中举证责任的意义 | 第19-21页 |
2.4.1 公正解决税收争议的现实需要 | 第19页 |
2.4.2 彰显税收法定与程序正义的客观要求 | 第19页 |
2.4.3 有利于实现税收征管的效率及公平 | 第19-20页 |
2.4.4 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法治体系 | 第20-21页 |
3. 域外税收征管程序举证责任制度的比较考察 | 第21-34页 |
3.1 大陆法系税收征管程序举证责任制度 | 第21-26页 |
3.1.1 举证责任的理念 | 第21-23页 |
3.1.2 举证责任分配的基础规则 | 第23-24页 |
3.1.3 举证责任分配的具体范畴 | 第24页 |
3.1.4 举证责任分配移转--举证责任转换 | 第24-25页 |
3.1.5 证明标准 | 第25-26页 |
3.1.6 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 第26页 |
3.2 英美法系税收征管举证责任制度 | 第26-30页 |
3.2.1 举证责任的理念 | 第26-28页 |
3.2.2 举证责任分配的基础规则 | 第28-29页 |
3.2.3 举证责任移转--举证责任转换 | 第29页 |
3.2.4 证明标准 | 第29页 |
3.2.5 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 第29-30页 |
3.3 我国台湾地区税务征管举证责任制度 | 第30-32页 |
3.3.1 举证责任分配的基础规则 | 第30页 |
3.3.2 举证责任移转--举证责任转换 | 第30-32页 |
3.3.3 证明标准 | 第32页 |
3.3.4 举证不能的法律结果 | 第32页 |
3.4 域外举证责任制度经验举要 | 第32-34页 |
4. 我国税收征管程序举证责任制度的现状考察 | 第34-38页 |
4.1 我国税收征管程序中举证责任的相关规定 | 第34页 |
4.1.1 税务机关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 | 第34页 |
4.1.2 没有明确规定纳税人的举证责任 | 第34页 |
4.2 我国税收征管程序举证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4.2.1 举证责任分配不尽合理 | 第35页 |
4.2.2 缺乏明确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 第35-36页 |
4.2.3 举证责任移转缺乏明确法律规定 | 第36页 |
4.2.4 缺乏证明标准的明确规定 | 第36-37页 |
4.2.5 缺少举证不能法律后果的相关规定 | 第37-38页 |
5. 完善我国税收征管程序举证责任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8-48页 |
5.1 明确税收征管程序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 第38-40页 |
5.1.1 法定原则 | 第38页 |
5.1.2 公平原则 | 第38-39页 |
5.1.3 效率原则 | 第39页 |
5.1.4 纳税人协力义务原则 | 第39-40页 |
5.2 确立税收征管程序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律规则 | 第40-43页 |
5.2.1 税务机关承担主要举证责任 | 第40-42页 |
5.2.2 纳税人承担有限举证责任 | 第42-43页 |
5.3 增加举证责任转换的相关规则 | 第43-44页 |
5.3.1 纳税义务人违反协力义务 | 第43页 |
5.3.2 主张与公证文书相反的事实 | 第43页 |
5.3.3 特定情形下的举证责任转移 | 第43-44页 |
5.4 明确多元证明标准 | 第44-46页 |
5.4.1 以“清晰而令人信服”的证明标准为主线 | 第45页 |
5.4.2“盖然性占优”标准和“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为补充 | 第45-46页 |
5.5 增加举证不能法律后果的相关规定 | 第46-48页 |
5.5.1 税务机关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 第46页 |
5.5.2 纳税人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 第46-48页 |
论文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