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视觉生理机制的多尺度抑制与上下文调制的轮廓检测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轮廓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生理学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计算机视觉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4-16页
第二章 视觉系统中的轮廓感知机制第16-24页
    2.1 视觉感知系统概述第16-19页
        2.1.1 V1层中简单细胞和复杂细胞的感受野特性第17页
        2.1.2 非经典感受野特性第17-18页
        2.1.3 关联域的概念第18-19页
    2.2 轮廓感知的全局与局部机制第19-21页
        2.2.1 全局机制第19-20页
        2.2.2 局部机制第20-21页
    2.3 神经元的连接特性第21-23页
        2.3.1 前馈连接和反馈连接第22页
        2.3.2 远程水平交互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基于V1层神经元特性的轮廓检测第24-35页
    3.1 边缘与轮廓的区别第24-25页
    3.2 边缘检测的基本方法第25页
    3.3 基于非经典感受野特性的轮廓检测算法第25-31页
        3.3.1 V1层神经元经典感受野的模拟第26-27页
        3.3.2 非经典感受野的作用第27-28页
        3.3.3 各向异性Non-CRF抑制第28-29页
        3.3.4 各向同性Non-CRF抑制第29-30页
        3.3.5 改进算法第30-31页
    3.4 基于非经典感受野特性的多尺度轮廓整合算法第31-33页
    3.5 含有循环反馈环节的轮廓检测算法第33页
    3.6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基于图像多尺度空间抑制与上下文调制的轮廓检测第35-55页
    4.1 算法的提出第35-37页
        4.1.1 概述第35-36页
        4.1.2 多尺度抑制与上下文调制的轮廓检测算法第36-37页
    4.2 Gabor滤波器模拟神经元响应第37-39页
    4.3 3-D DOG多尺度抑制第39-41页
    4.4 上下文调制第41-43页
    4.5 实验分析与评价第43-54页
        4.5.1 实验数据集第43页
        4.5.2 定量评价指标第43-44页
        4.5.3 算法参数分析与讨论第44-48页
        4.5.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8-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5.1 全文总结第55-56页
    5.2 工作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小RNA表达机制探讨消肿止痛膏对骨骼肌损伤后重塑和修复的影响
下一篇:腰痹颗粒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炎性因子抑制作用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