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论文--世界论文

中美德三国职业培训立法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4页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一、职业培训第14-15页
        二、职业培训法第15页
        三、职业培训立法第15-16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6-22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6-18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8-22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2-24页
        一、研究思路第22页
        二、研究方法第22-24页
第二章 中美德职业培训立法的发展历程第24-32页
    第一节 中国职业培训立法的形成与发展第24-26页
        一、萌芽阶段第24页
        二、探索阶段第24-25页
        三、繁荣阶段第25-26页
    第二节 美国职业培训立法的形成与发展第26-29页
        一、产生与发展阶段第26-28页
        二、确立与成熟阶段第28-29页
        三、调整与完善阶段第29页
    第三节 德国职业培训立法的形成与发展第29-32页
        一、萌芽阶段第29-30页
        二、探索阶段第30-31页
        三、巩固阶段第31-32页
第三章 中美德三国职业培训立法的主要内容比较第32-59页
    第一节 三国职业培训立法的主体第32-38页
        一、三国职业培训立法主体及其权限的具体规定第32-36页
        二、三国职业培训立法主体的特征分析第36-38页
        三、三国职业培训立法主体的特征比较第38页
    第二节 三国职业培训立法的客体第38-51页
        一、三国职业培训立法客体的基本构成第38-48页
        二、三国职业培训立法客体的特征分析第48-50页
        三、三国职业培训立法客体的特征比较第50-51页
    第三节 三国职业培训立法的程序第51-59页
        一、三国职业培训立法程序的主要阶段第51-56页
        二、三国职业培训立法程序的特征分析第56-58页
        三、三国职业培训立法程序的特征比较第58-59页
第四章 我国职业培训立法的反思及建议第59-72页
    第一节 我国职业培训立法的反思第59-66页
        一、我国职业培训立法主体的反思第59-62页
        二、我国职业培训立法客体的反思第62-64页
        三、我国职业培训立法程序的反思第64-66页
    第二节 完善我国职业培训立法的建议第66-72页
        一、健全立法主体第66-68页
        二、修订立法客体第68-70页
        三、调整立法程序第70-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附录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胡亚雷斯改革的现代性分析
下一篇:亲水极性有机敏感膜及QCM湿度传感器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