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转动机件论文--轴论文

轴类零件径向跳动误差测量的机器视觉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课题的背景第11-12页
        1.1.2 课题的意义第12-13页
    1.2 跳动误差测量技术及光学测量技术介绍第13-18页
        1.2.1 跳动误差测量技术概述第13-16页
        1.2.2 机器视觉技术概述第16-17页
        1.2.3 结构光视觉测量技术概述第17-18页
    1.3 论文相关技术介绍第18-20页
        1.3.1 视觉系统标定技术第18-19页
        1.3.2 结构光特征提取及光平面标定技术第19-20页
    1.4 本文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第20-23页
第2章 视觉系统标定及优化技术第23-51页
    2.1 视觉系统硬件的选型第24-26页
        2.1.1 相机类型的选择第24页
        2.1.2 镜头类型的选择第24-25页
        2.1.3 光源类型的选择第25-26页
    2.2 基于两类畸变模型的相机标定算法第26-38页
        2.2.1 基于Division模型镜头畸变建模第27-28页
        2.2.2 基于Polynomial模型镜头畸变建模第28-31页
        2.2.3 基于针孔相机参数模型建模第31-38页
    2.3 常用标定工具箱的标定与应用第38-41页
    2.4 基于改进的参数模型及不同目标优化平面的对比第41-45页
        2.4.1 改进的单应性矩阵初始值的选取第41-44页
        2.4.2 不同优化目标平面的对比研究第44-45页
    2.5 改进算法的实验验证与分析第45-50页
        2.5.1 标定环境的设置第45-46页
        2.5.2 线性初始化窗口的实验设计第46-48页
        2.5.3 基于世界坐标优化平面的实验验证第48-50页
    2.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结构光系统建模及特征提取第51-71页
    3.1 结构光测量系统原理及基本数学模型第51-53页
    3.2 基于改进的激光光条特征提取算法研究第53-62页
        3.2.1 基于改进的STEG光条中心检测算法研究第53-60页
        3.2.2 基于PCA原理的光条中心检测算法研究第60-62页
    3.3 改进算法鲁棒性实验评价第62-69页
        3.3.1 结构光平面标定实验第62-66页
        3.3.2 块规测量实验第66-69页
    3.4 基于结构光测量的精度分析第69页
        3.4.1 标定过程的影响第69页
        3.4.2 光平面非一致性的影响第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跳动误差测量模型的建立与实验第71-81页
    4.1 跳动误差测量模型建模第71-73页
    4.2 跳动误差空间基准方程的数学建模第73-75页
    4.3 跳动误差测量实验第75-77页
        4.3.1 实验装置及环境第75-76页
        4.3.2 实验流程第76-77页
    4.4 实验结果第77-78页
    4.5 结构光测量优势及精度影响因素分析第78-80页
        4.5.1 基于结构光非接触测量的优势第79页
        4.5.2 基于光平面测量的几何问题第79-80页
    4.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总结和展望第81-83页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第81-82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节性硬化症伴肾错构瘤病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下一篇:网壳结构多维多点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