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热电转换技术概述 | 第14-19页 |
1.2.1 热电效应 | 第14-16页 |
1.2.2 热电转换技术在余热回收领域的应用 | 第16-19页 |
1.2.3 热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19页 |
1.3 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3.1 热电材料的分类研究 | 第20-21页 |
1.3.2 碳纳米管掺杂热电材料 | 第21-23页 |
1.4 余热回收温差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4.1 余热回收温差发电技术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4.2 温差发电系统优化研究 | 第24-25页 |
1.5 泡沫金属填充温差发电系统 | 第25-29页 |
1.5.1 泡沫金属材料及其结构特征 | 第26-27页 |
1.5.2 泡沫金属填充紧凑式换热器 | 第27-28页 |
1.5.3 传热强化对温差发电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1.6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9-32页 |
第2章 实验设备、热电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方法 | 第32-41页 |
2.1 前言 | 第32-33页 |
2.1.1 实验设备及原料 | 第32-33页 |
2.2 材料表征方法 | 第33-34页 |
2.2.1 X射线衍射 | 第33页 |
2.2.2 场发射透射电镜 | 第33-34页 |
2.2.3 场发射扫描电镜 | 第34页 |
2.2.4 倒置式万能显微镜 | 第34页 |
2.3 热电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 第34-39页 |
2.3.1 热电材料性能测试系统 | 第34-35页 |
2.3.2 膜状热电材料性能测试专利 | 第35-36页 |
2.3.3 块体热电材料性能测试 | 第36-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碳纳米管掺杂碲化铋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1-51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碳纳米管掺杂碲化铋复合热电材料的球磨法制备 | 第41-45页 |
3.2.1 球磨参数对CNT/Bi_(0.5)Sb_(1.5)Te_3相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2 热处理温度对CNT/Bi_(0.5)Sb_(1.5)Te_3相结构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3 CNT/Bi_(0.5)Sb_(1.5)Te_3粉末热电材料的微观形貌 | 第44-45页 |
3.3 CNT/Bi_(0.5)Sb_(1.5)Te_3材料的热电性能测试 | 第45-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壁面温差发电系统 | 第51-66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装置及测试系统 | 第52-54页 |
4.2.1 换热器壁面温差发电系统结构 | 第52-53页 |
4.2.2 低温余热回收温差发电实验系统 | 第53-5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4.3.1 温差发电系统稳定性测试 | 第54-55页 |
4.3.2 壁面温差发电系统换热性能 | 第55-56页 |
4.3.3 壁面温差发电系统发电性能 | 第56-59页 |
4.4 换热器温差发电系统数值模拟 | 第59-64页 |
4.4.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59-60页 |
4.4.2 边界条件和参数设定 | 第60-61页 |
4.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1-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层叠式温差发电系统 | 第66-80页 |
5.1 引言 | 第66-67页 |
5.2 实验系统介绍 | 第67-69页 |
5.3 层叠式温差发电系统性能参数 | 第69-70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0-77页 |
5.4.1 层叠式温差发电系统稳定性测试 | 第70-71页 |
5.4.2 热空气入口温度对系统温差发电性能影响 | 第71-72页 |
5.4.3 冷水流量对系统温差发电性能影响 | 第72-74页 |
5.4.4 温差发电器件连接方式考察 | 第74页 |
5.4.5 层叠式温差发电系统发电效率 | 第74-75页 |
5.4.6 层叠式温差发电系统换热性能 | 第75-76页 |
5.4.7 层叠式温差发电系统余热回收效率 | 第76-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6章 高温液体余热回收温差发电系统 | 第80-96页 |
6.1 引言 | 第80页 |
6.2 基于高温导热硅油-冷水换热的温差发电实验系统 | 第80-82页 |
6.3 液体余热回收温差发电系统的性能参数 | 第82-84页 |
6.3.1 温差系统发电效率 | 第82-83页 |
6.3.2 温差发电系统换热器效能 | 第83页 |
6.3.3 温差发电系统净发电功率 | 第83-84页 |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4-90页 |
6.4.1 高温液体余热回收温差发电系统温度和电压稳定性 | 第84-85页 |
6.4.2 高温硅油入口温度对温差发电性能的影响 | 第85-87页 |
6.4.3 冷水流量对温差发电性能的影响 | 第87-88页 |
6.4.4 高温液体余热回收温差发电系统换热性能 | 第88-90页 |
6.4.5 温差发电系统净功率和净功率增强因子 | 第90页 |
6.5 中低温余热回收温差发电系统经济性分析 | 第90-94页 |
6.5.1 温差发电效率与热电优值、余热温度之间的关系 | 第91-92页 |
6.5.2 中低温余热回收温差发电的装机成本 | 第92页 |
6.5.3 中低温余热回收温差发电的发电成本 | 第92-9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100页 |
7.1 结论 | 第96-98页 |
7.1.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96-98页 |
7.1.2 本文的特色及创新点 | 第98页 |
7.2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0页 |
致谢 | 第110-112页 |
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