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委托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行政委托的概念界定 | 第20-46页 |
第一节 行政委托的内涵 | 第20-33页 |
一、行政委托的缘起 | 第20-21页 |
二、我国学界对行政委托内涵的认识与分歧 | 第21-22页 |
三、行政委托概念的再界定 | 第22-30页 |
四、行政委托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30-33页 |
第二节 行政委托的类型分析 | 第33-42页 |
一、域外行政委托的类型 | 第33-36页 |
二、我国行政委托类型现状 | 第36-39页 |
三、行政委托类型分析 | 第39-42页 |
第三节 行政委托的本质解析 | 第42-46页 |
一、行政委托本质认识现状及其分析 | 第42-44页 |
二、行政委托本质体现 | 第44-46页 |
第二章 行政委托的现实动因与理论基础 | 第46-66页 |
第一节 行政委托的现实动因 | 第46-57页 |
一、域外行政委托的现实动因 | 第46-51页 |
二、我国行政委托的现实动因 | 第51-57页 |
第二节 行政委托的理论基础 | 第57-66页 |
一、治理理论 | 第58-61页 |
二、社会自治理论 | 第61-66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委托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66-86页 |
第一节我国行政委托的立法梳理 | 第66-79页 |
一、我国行政委托的立法形式 | 第66-69页 |
二、我国当前行政委托立法的具体内容 | 第69-79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委托制度的问题分析 | 第79-86页 |
一、委托事项混杂,导致规则失当 | 第80页 |
二、委托权限无边界,导致委托不当扩大 | 第80-81页 |
三、受委托人制度漏洞多,难保实现委托目标 | 第81-84页 |
四、委托程序规定粗疏,难保委托的正当实施 | 第84-86页 |
第四章 行政委托完善机制之实体规制 | 第86-132页 |
第一节 行政委托的目的 | 第86-92页 |
一、行政委托与“国家垄断公权力”原则的背离难题 | 第86-88页 |
二、行政委托当以效率为目的 | 第88-91页 |
三、行政委托目的的落实路径 | 第91-92页 |
第二节 行政委托的范围 | 第92-111页 |
一、行政委托的法律限制 | 第92-97页 |
二、行政委托的内容限制 | 第97-109页 |
三、行政委托的程度限制 | 第109-111页 |
第三节 行政委托的受委托人 | 第111-123页 |
一、受委托人的资格和条件 | 第111-115页 |
二、受委托人的法律地位 | 第115-123页 |
第四节 行政委托的法律责任 | 第123-132页 |
一、行政委托法律责任的表现形式 | 第123-125页 |
二、行政委托法律责任的内容 | 第125-126页 |
三、行政委托法律责任的归责标准 | 第126-128页 |
四、行政委托法律责任的具体归责 | 第128-132页 |
第五章 行政委托的完善机制之过程控制 | 第132-154页 |
第一节 行政委托的程序控制 | 第132-144页 |
一、行政委托程序控制的意义 | 第132-133页 |
二、行政委托的方式构想 | 第133-140页 |
三、行政委托的步骤与顺序设计 | 第140-143页 |
四、紧急情况下的简易程序内容 | 第143-144页 |
第二节 行政委托的监督机制 | 第144-154页 |
一、对委托人的监督机制 | 第144-149页 |
二、对受委托人的监督机制 | 第149-154页 |
结论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66-167页 |
后记 | 第167-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