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毒物学论文

姜黄素对肉鸡肝脏、肾脏及肌肉中AFB1及其代谢物AFM1残留及消除的影响

摘要第10-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1 引言第15-27页
    1.1 黄曲霉毒素概述第15-17页
        1.1.1 黄曲霉毒素的发现第15页
        1.1.2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第15-16页
        1.1.3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第16-17页
    1.2 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第17页
    1.3 黄曲霉毒素的半数致死量、残留限量以及残留消除研究第17-20页
        1.3.1 半数致死量第17-18页
        1.3.2 残留限量第18-20页
        1.3.3 黄曲霉毒素残留消除的研究第20页
    1.4 黄曲霉毒素的前处理方法第20-21页
        1.4.1 黄曲霉毒素的提取第20页
        1.4.2 黄曲霉毒素的净化第20-21页
    1.5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第21-25页
        1.5.1 薄层色谱法第21-22页
        1.5.2 荧光光度法第22页
        1.5.3 酶联免疫吸附法第22-23页
        1.5.4 液相色谱法第23-24页
        1.5.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24页
        1.5.6 其他方法第24-25页
    1.6 姜黄素研究进展第25-26页
        1.6.1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第25页
        1.6.2 姜黄素的抗炎作用第25页
        1.6.3 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第25页
        1.6.4 姜黄素的其他作用第25-26页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7-33页
    2.1 试验材料第27-28页
        2.1.1 试剂与药品第27页
        2.1.2 免疫亲和柱第27页
        2.1.3 试验动物第27页
        2.1.4 试验仪器第27-28页
        2.1.5 试剂的配制第28页
    2.2 肌肉、肝脏和肾脏中AFB1和AFM1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8-30页
        2.2.1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第28-29页
        2.2.2 色谱条件优化第29页
        2.2.3 检测方法的确定第29页
        2.2.4 方法学考察第29-30页
    2.3 模型组与姜黄素干预组肉鸡三种组织中AFB1及其代谢物AFM1的残留检测第30-31页
        2.3.1 饲料准备第30-31页
        2.3.2 动物分组及处理第31页
        2.3.3 前处理方法第31页
        2.3.4 检测条件第31页
    2.4 模型组与干预组肉鸡三种组织中AFB1及其代谢物AFM1的残留消除时间分析第31-32页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第32-33页
3 结果第33-53页
    3.1 前处理的优化第33-34页
        3.1.1 提取溶剂的选择第33页
        3.1.2 震荡时间的选择第33-34页
        3.1.3 亲和柱的选择第34页
        3.1.4 定溶液的选择第34页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34-36页
        3.2.1 流动相的选择第34-35页
        3.2.2 流速的选择第35页
        3.2.3 柱温的选择第35页
        3.2.4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35-36页
    3.3 样品提取与检测条件的确定第36页
    3.4 方法学考察结果第36-40页
        3.4.1 AFB1和AFM1色谱图第36-38页
        3.4.2 AFB1和AFM1的线性方程第38-39页
        3.4.3 AFB1和AFM1的保留时间及其变异系数第39页
        3.4.4 回收率和精密度第39-40页
        3.4.5 检测限与定量限第40页
    3.5 模型组与姜黄素干预组肉鸡肝脏、肾脏和肌肉中AFB1和AFM1含量的检测第40-45页
        3.5.1 肝脏中AFB1和AFM1残留检测结果第41-42页
        3.5.2 肾脏中AFB1和AFM1残留检测结果第42-43页
        3.5.3 肌肉中AFB1和AFM1残留检测结果第43-45页
    3.6 模型组与干预组肉鸡三种组织中AFB1和AFM1残留消除时间(WT)分析第45-53页
        3.6.1 以LOQ为MRL计算的AFB1的残留消除时间(WT)第45-48页
        3.6.2 以LOD为MRL计算的AFB1的残留消除时间(WT)第48-50页
        3.6.3 以LOD为MRL计算的AFM1的残留消除时间(WT)第50-53页
4 讨论第53-57页
    4.1 肉鸡组织中AFB1和AFM1提取的前处理条件优化第53-54页
        4.1.1 提取溶剂第53页
        4.1.2 震荡时间第53页
        4.1.3 免疫亲和柱第53-54页
        4.1.4 衍生化以及定溶液第54页
    4.2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54页
    4.3 方法学考察第54-55页
    4.4 模型组与干预组组织残留情况分析第55-56页
    4.5 消除分析第56-57页
5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链非编码RNA-H19促进乳腺癌细胞“干性”的维持
下一篇:GLS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