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的原由 | 第10-11页 |
二、选题的目的 | 第11-12页 |
三、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第一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典型案例 | 第15-19页 |
一、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 | 第15-18页 |
(一)林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 第15-16页 |
(二)赖光龙、刘正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 第16-17页 |
(三)潘绍江、楼淑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案 | 第17-18页 |
二、引出的问题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34页 |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背景变迁 | 第19-21页 |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主体问题 | 第21-23页 |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观方面的问题 | 第23-27页 |
(一)“向社会公开宣传”及“社会公众”之界定 | 第23-26页 |
(二)扰乱金融秩序之界定 | 第26-27页 |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民间借贷的区别 | 第27-30页 |
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完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几点建议 | 第34-41页 |
一、司法建议 | 第34-35页 |
(一)明确“向社会公开宣传”中“公开性”的认定 | 第34页 |
(二)明确“社会公众”中“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的认定 | 第34-35页 |
二、完善立法 | 第35-41页 |
(一)增设非法集资罪 | 第35-38页 |
(二)修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罪状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