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导电聚合物-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 | 第10-14页 |
1.2.1 导电聚合物概述 | 第10-11页 |
1.2.2 导电聚合物还原贵金属 | 第11-12页 |
1.2.3 导电聚合物-贵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2-14页 |
1.3 Au-PANI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3.1 Au-PANI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概述 | 第14-19页 |
1.3.2 Au-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19-2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2.1 实验所用化学试剂和仪器 | 第24-25页 |
2.1.1 实验所用化学试剂 | 第24页 |
2.1.2 实验所用仪器 | 第24-25页 |
2.2 实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 | 第25-26页 |
2.2.1 Au-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2 Au-PANI样品的浸泡处理 | 第26页 |
2.3 催化剂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2.3.1 催化还原 4-硝基苯酚 | 第26页 |
2.3.2 表面等离激元辅助催化偶联反应 | 第26-27页 |
2.4 材料的表征 | 第27-30页 |
2.4.1 SEM表征 | 第27页 |
2.4.2 TEM表征 | 第27-28页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8页 |
2.4.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28页 |
2.4.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2.4.6 拉曼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第3章 界面聚合法制备Au-PANI纳米复合材料及催化性能 | 第30-45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界面聚合法制备Au-PANI纳米复合材料 | 第30-35页 |
3.2.1 Au-PANI纳米复合材料形貌的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3.2.2 棒棒糖状Au-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生长机理 | 第33-35页 |
3.3 Au-PANI纳米复合材料催化还原 4-NP | 第35-40页 |
3.3.1 对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实验 | 第35-38页 |
3.3.2 材料对 4-硝基苯酚还原反应的催化机理 | 第38-40页 |
3.4 表面等离激元辅助催化偶联反应研究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NMP处理Au-PANI复合材料及催化性能 | 第45-59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球状Au-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5-47页 |
4.3 NMP处理Au-PANI纳米复合材料 | 第47-51页 |
4.3.1 NMP处理棒棒糖状复合材料 | 第47-49页 |
4.3.2 NMP处理Au-PANI纳米球 | 第49-51页 |
4.4 处理后Au-PANI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 | 第51-55页 |
4.4.1 处理后棒棒糖状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 | 第51-53页 |
4.4.2 处理后Au-PANI纳米微球的催化性能 | 第53-55页 |
4.5 NMP处理对材料表面等离激元辅助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4.5.1 NMP处理后球棒状复合材料的表面等离激元诱导偶联反应 | 第55-56页 |
4.5.2 NMP处理后球状复合材料的表面等离激元诱导偶联反应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