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天弓系列导弹的发展过程及其简介 | 第9-13页 |
1.2.1 天弓1型防空导弹简介 | 第10-12页 |
1.2.2 天弓2型防空导弹简介 | 第12页 |
1.2.3 天弓3型防空导弹简介 | 第12-13页 |
1.3 天弓系列防空导弹的性能总结与分析 | 第13-14页 |
1.4 天弓3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过程分析 | 第14-17页 |
1.5 防空弹反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天弓3导弹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 | 第19-26页 |
2.1 导弹垂直发射段动力学与运动学建模 | 第19-23页 |
2.1.1 导弹箱外段的运动方程组 | 第19-22页 |
2.1.2 导弹箱内段的运动方程组 | 第22-23页 |
2.2 导弹中末段飞行段动力学与运动学建模 | 第23-25页 |
2.2.1 导弹质心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 第23页 |
2.2.2 导弹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 | 第23-24页 |
2.2.3 导弹质心运动的运动学方程 | 第24页 |
2.2.4 导弹绕质心转动的运动学方程 | 第24-25页 |
2.2.5 质量变化方程 | 第25页 |
2.2.6 几何关系方程 | 第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天弓3防空武器系统模型建立 | 第26-60页 |
3.1 天弓3型导弹气动外形及相关参数的估算 | 第26-34页 |
3.1.1 全弹法向力系数计算 | 第27-28页 |
3.1.2 阻力系数计算 | 第28-30页 |
3.1.3 质心及转动惯量计算 | 第30-31页 |
3.1.4 俯仰阻尼力矩系数计算 | 第31-32页 |
3.1.5 气动力及气动力矩计算 | 第32-33页 |
3.1.6 反设计结果及合理性分析 | 第33-34页 |
3.2 天弓3导弹推进系统模型 | 第34-35页 |
3.3 天弓3导弹战斗部模型 | 第35-36页 |
3.4 天弓3防空系统制导系统模型 | 第36-44页 |
3.4.1 长白雷达系统模型 | 第36-39页 |
3.4.2 制导体制 | 第39-40页 |
3.4.3 制导规律 | 第40-41页 |
3.4.4 制导过程建模 | 第41-44页 |
3.5 天弓3导弹控制系统模型 | 第44-50页 |
3.5.1 三通道独立设计方案 | 第44-48页 |
3.5.2 推力矢量控制 | 第48-50页 |
3.6 天弓3导弹拦截概率计算模型 | 第50-59页 |
3.6.1 导弹武器系统的制导精度 | 第50-53页 |
3.6.2 目标坐标杀伤概率 | 第53-58页 |
3.6.3 单发导弹杀伤概率 | 第58-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天弓3防空系统拦截目标对抗仿真与分析 | 第60-79页 |
4.1 目标的弹道模型 | 第60-62页 |
4.1.1 平飞不机动目标模型 | 第60-61页 |
4.1.2 蛇形或螺旋机动目标模型 | 第61页 |
4.1.3 俯冲式机动目标模型 | 第61-62页 |
4.2 天弓3导弹拦截非机动目标过程中的飞行特性 | 第62-67页 |
4.2.1 天弓3导弹的垂直发射段飞行特性 | 第62-64页 |
4.2.2 天弓3导弹的中段(惯性/指令制导段)飞行特性 | 第64-65页 |
4.2.3 天弓3导弹飞行末段的飞行特性 | 第65-67页 |
4.3 天弓3导弹拦截椭圆螺旋机动目标时对抗仿真与分析 | 第67-69页 |
4.3.1 目标在天弓3导弹中制导时进行机动的仿真结果 | 第67-69页 |
4.3.2 目标在天弓3导弹末制导段进行机动的仿真结果 | 第69页 |
4.4 天弓3导弹拦截俯冲目标的对抗仿真与分析 | 第69-72页 |
4.4.1 发射距离为 60km的仿真结果 | 第70-71页 |
4.4.2 发射距离为 30km的仿真结果 | 第71页 |
4.4.3 发射距离为 100km的仿真结果 | 第71-72页 |
4.5 天弓3导弹拦截性能分析 | 第72-77页 |
4.5.1 拦截平飞目标性能分析 | 第72-76页 |
4.5.2 拦截机动目标性能分析 | 第76-77页 |
4.6 天弓3导弹的发射区与杀伤区 | 第77-7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