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计算神经科学介绍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及本文创新点 | 第10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计算神经科学相关知识 | 第12-27页 |
2.1 神经系统相关知识 | 第12-15页 |
2.1.1 神经元的结构和分类 | 第12-13页 |
2.1.2 突触 | 第13-14页 |
2.1.3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 第14-15页 |
2.1.4 离子通道 | 第15页 |
2.2 神经元的数学描述 | 第15-20页 |
2.2.1 神经元膜的等效电路 | 第16-17页 |
2.2.2 Hodgkin-Huxley模型 | 第17-19页 |
2.2.3 FitzHugh-Nagumo模型 | 第19页 |
2.2.4 Hindmarsh-Rose模型 | 第19-20页 |
2.3 神经计算常用算法及软件介绍 | 第20-23页 |
2.3.1 欧拉法 | 第20-21页 |
2.3.2 龙格—库塔法 | 第21-22页 |
2.3.3 常用的神经计算软件 | 第22-23页 |
2.4 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2.4.1 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 第23页 |
2.4.2 平衡点及其稳定性 | 第23-24页 |
2.4.3 极限环及其稳定性 | 第24页 |
2.4.4 离散系统常见的分支类型 | 第24-25页 |
2.4.5 峰峰间距积分表达式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单房室CA1锥体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 第27-50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模型介绍 | 第28-29页 |
3.3 外界刺激对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 | 第29-34页 |
3.3.1 直流刺激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2 交流刺激振幅的影响 | 第30-32页 |
3.3.3 交流刺激频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4 交流刺激振幅与频率双参数的影响 | 第34页 |
3.4 直流与交流刺激下离子通道变量的改变对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 | 第34-45页 |
3.4.1 交流刺激下参量θ_h的改变对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 | 第35-38页 |
3.4.2 直流与交流刺激下门控变量h的改变对神经元放电模式影响的对比 | 第38-40页 |
3.4.3 交流刺激下参量θ_(nt)的改变对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4 直流与交流刺激下门控变量n的改变对神经元放电模式影响的对比 | 第43-45页 |
3.5 不同直流刺激下平衡电位及离子电导的改变对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 | 第45-49页 |
3.5.1 泄漏离子电导的影响 | 第45-47页 |
3.5.2 钾离子平衡电位的影响 | 第47-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多房室CA1锥体神经元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 第50-63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模型介绍 | 第50-52页 |
4.3 神经元正向传导与反向传导过程中的放电现象研究 | 第52-55页 |
4.3.1 刺激不同房室对神经元胞体放电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2 刺激胞体对神经元各房室放电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 外界刺激对神经元胞体放电模式的影响 | 第55-58页 |
4.4.1 耦合强度为-0.024 | 第56-57页 |
4.4.2 耦合强度为0.002 | 第57-58页 |
4.5 电生理参数对神经元胞体放电模式的影响 | 第58-62页 |
4.5.1 平衡电位的影响 | 第58-60页 |
4.5.2 离子电导的影响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