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特种贸易论文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导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结构安排第14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第14-16页
        1.4.1 创新点第14-15页
        1.4.2 不足之处第15-16页
2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基础理论第16-23页
    2.1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定义与特征第16-18页
        2.1.1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定义第16页
        2.1.2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分类第16页
        2.1.3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特征第16-18页
    2.2 贸易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基础理论第18-19页
        2.2.1 新贸易理论中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18页
        2.2.2 新增长理论中的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18-19页
    2.3 生产性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第19-23页
        2.3.1 国际专业化效应第19页
        2.3.2 规模效应第19-20页
        2.3.3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第20页
        2.3.4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第20-21页
        2.3.5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第21-23页
3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第23-32页
    3.1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总体分析第23-28页
        3.1.1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总额发展较快第23-24页
        3.1.2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第24-25页
        3.1.3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逆差不断增加第25-27页
        3.1.4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第27-28页
    3.2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结构分析第28-32页
        3.2.1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进.结构第28-29页
        3.2.2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出.结构第29-32页
4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2-39页
    4.1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第32页
    4.2 构建模型及检验第32-37页
        4.2.1 建立模型第32-34页
        4.2.2 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第34页
        4.2.3 变量的协整检验第34-37页
        4.2.4 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37页
    4.3 实证检验结论第37-39页
5 各个部门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第39-46页
    5.1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第39页
    5.2 模型检验第39-40页
    5.3 脉冲响应函数第40-42页
    5.4 方差分解第42-45页
    5.5 实证结论第45-46页
6 加快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第46-50页
    6.1 引导相关产业集聚,优化贸易结构第46-48页
        6.1.1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行业信息技术水平第46-47页
        6.1.2 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输出专业化人才第47页
        6.1.3 提供政策支持,完善行业法律体系第47-48页
    6.2 选择性开放部门,推动行业有序发展第48-50页
        6.2.1 深化发展运输部门,延续其进.的正效应第48页
        6.2.2 继续加大通信部门出.,发挥其积极效用第48-49页
        6.2.3 适当放宽行业管制,加大保险、专有和金融贸易第49页
        6.2.4 鼓励广告宣传咨询业联合发展第49页
        6.2.5 增加计算机和信息部门的出.,提高其贡献度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下一篇:荧光纳米碳点及其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