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构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2页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第8-9页
    1.2 研究动机与目的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9-10页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0-12页
2. 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问题概述第12-15页
    2.1 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食品第12-13页
        2.1.1 转基因技术发展第12页
        2.1.2 转基因食品第12-13页
    2.2 转基因食品安全带来的法律问题第13-15页
        2.2.1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质疑第13-14页
        2.2.2 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角度分析第14-15页
3.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现状第15-19页
    3.1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发展及现状第15-17页
    3.2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存在的缺陷第17-19页
        3.2.1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立法层次不高第17页
        3.2.2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混乱第17-18页
        3.2.3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中社会监管的缺失第18-19页
        3.2.4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制度不完备第19页
4.国外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第19-28页
    4.1 欧盟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第19-21页
        4.1.1 主管部门第19-20页
        4.1.2 具体措施第20-21页
    4.2 美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第21-25页
        4.2.1 主管部门第22页
        4.2.2 具体措施第22-25页
    4.3 日本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第25-27页
        4.3.1 主管部门第25页
        4.3.2 具体措施第25-27页
    4.4 小结第27-28页
5.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国际法第28-33页
    5.1 WTO框架下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相关协定第28-31页
        5.1.1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第28-30页
        5.1.2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第30-31页
    5.2 其他国际公约第31-32页
        5.2.1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31页
        5.2.2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第31-32页
    5.3 小结第32-33页
6. 构建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及法理依据第33-37页
    6.1 构建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的必要性第33-34页
    6.2 构建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的法理依据第34-37页
        6.2.1 法理学依据第34-35页
        6.2.2 经济法学依据第35页
        6.2.3 行政法学依据第35-36页
        6.2.4 国际法学依据第36-37页
7.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第37-47页
    7.1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模式的选择第37-39页
    7.2 确立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第39-40页
        7.2.1 预防原则第39页
        7.2.2 透明原则第39-40页
    7.3 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的基本制度第40-47页
        7.3.1 准入制度第40-41页
        7.3.2 安全评估制度第41-42页
        7.3.3 许可证制度第42-44页
        7.3.4 标识制度第44-45页
        7.3.5 社会监管制度第45-46页
        7.3.6 救济制度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0-51页
后记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传输零点可控的矩形腔体多模带通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