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场到公园:职工职业角色转换与能力要求--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芦头实验林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 | 第10页 |
1.1.2 国有林场转型发展 | 第10-11页 |
1.1.3 林场转型人才需求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6-23页 |
2.1 国有林场与国家森林公园 | 第16-18页 |
2.1.1 林场转型与国有林场 | 第16-17页 |
2.1.2 角色转换与国家森林公园 | 第17-18页 |
2.2 林场职工与角色转换 | 第18-19页 |
2.2.1 林场职工与森林公园职工 | 第18-19页 |
2.2.2 职业能力与职工角色转换 | 第19页 |
2.3 职业能力研究 | 第19-21页 |
2.3.1 职业能力 | 第19-20页 |
2.3.2 管理者职业能力 | 第20页 |
2.3.3 基层职工职业能力 | 第20-21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21-23页 |
2.4.1 职业角色理论研究述评 | 第21页 |
2.4.2 职业能力研究述评 | 第21-23页 |
3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3.1 职业角色转换理论 | 第23页 |
3.1.1 职业角色转换的基本概念 | 第23页 |
3.1.2 职业角色转换的过程 | 第23页 |
3.2 职业能力理论 | 第23-25页 |
3.2.1 职业能力的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3.2.2 森林公园职工角色能力要求 | 第24-25页 |
4 研究地概况 | 第25-34页 |
4.1 芦头国有林场发展概况 | 第25-28页 |
4.1.1 自然环境情况 | 第26-27页 |
4.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28页 |
4.1.3 芦头林场人力资源 | 第28页 |
4.2 国有芦头林场转身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4.3 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 第29-34页 |
4.3.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0-31页 |
4.3.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1-32页 |
4.3.3 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人力资本 | 第32-34页 |
5 林场职工职业角色现状及影响因素 | 第34-37页 |
5.1 林场职工职业角色转换现状 | 第34-35页 |
5.1.1 职工角色转换意识不强 | 第34页 |
5.1.2 职工角色扮演能力尚需提升 | 第34页 |
5.1.3 职工角色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 第34-35页 |
5.1.4 职工角色配置缺乏有效优化 | 第35页 |
5.2 职工职业角色转换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5.2.1 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 | 第35-36页 |
5.2.2 学历和专业技术水平不均 | 第36页 |
5.2.3 职业能力培训环节薄弱 | 第36-37页 |
6 林场职工角色转型中职业能力维度构建 | 第37-47页 |
6.1 职业能力维度构建思路 | 第37-38页 |
6.2 职业能力要素选择过程 | 第38-43页 |
6.2.1 从相关文献案例中选取 | 第38-39页 |
6.2.2 从相关招聘广告中选取 | 第39-40页 |
6.2.3 职业能力维度的确定 | 第40-43页 |
6.3 问卷调查表的编制 | 第43-44页 |
6.4 访谈提纲的编制 | 第44-47页 |
6.4.1 研究伦理 | 第44-45页 |
6.4.2 访谈提纲的确定 | 第45-47页 |
7 结果与讨论 | 第47-66页 |
7.1 职业角色转换职业能力访谈数据处理 | 第47-53页 |
7.1.1 访谈数据处理 | 第47-51页 |
7.1.2 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51-53页 |
7.2 职业角色转换职业能力问卷数据处理 | 第53-66页 |
7.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53页 |
7.2.2 问卷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第53-55页 |
7.2.3 问卷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5-56页 |
7.2.4 问卷数据的因子分析 | 第56-66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66-70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8.2 对策建议 | 第67-68页 |
8.3 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A 国有林场改革后职工角色转换调查问卷 | 第76-80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第80-82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