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一)“黄静诉华硕”案 | 第9页 |
(二)案件争议焦点 | 第9-11页 |
小结 | 第11-12页 |
二、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的界限分析 | 第12-21页 |
(一)本罪目的要件分析 | 第12-16页 |
1.“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与认定 | 第13-15页 |
2.“非法占有目的”的司法推定 | 第15-16页 |
(二)本罪的客观要件分析 | 第16-20页 |
1.敲诈勒索的含义 | 第16-17页 |
2.敲诈勒索的特征 | 第17-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三、国内外“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罪认定”的观点分析 | 第21-24页 |
(一)国外理论与判例观点 | 第21-22页 |
1.英国理论与判例观点 | 第21页 |
2.美国理论与判例观点 | 第21页 |
3.日本理论与判例观点 | 第21-22页 |
(二)我国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四、以敲诈勒索手段行使权利的行为与本罪的具体认定 | 第24-29页 |
(一)以敲诈勒索手段行使权利的行为与本罪主观目的要件的具体认定 | 第24-27页 |
1.权利内容无争议与本罪主观目的要件的具体认定 | 第24-26页 |
2.权利内容有争议与本罪主观目的要件的具体认定 | 第26-27页 |
(二)以敲诈勒索手段行使权利的行为与本罪客观行为要件的具体认定 | 第27-28页 |
1.向媒体曝光的维权手段不具有行为非法性特征 | 第27页 |
2.向媒体曝光的维权手段不具有效果强制性特征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