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关于高速公路项目管理阶段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方式的研究 | 第13-16页 |
1.2.3 关于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风险的研究 | 第16-18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0-2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的理论分析 | 第23-34页 |
2.1 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的内涵 | 第23-27页 |
2.1.1 融资的含义 | 第23-24页 |
2.1.2 融资的主要方法与工具 | 第24-26页 |
2.1.3 融资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 第26-27页 |
2.2 高速公路BOT项目的融资途径 | 第27-29页 |
2.2.1 融资的主要途径 | 第27-28页 |
2.2.2 融资途径的特点 | 第28-29页 |
2.3 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风险的形成机理 | 第29-33页 |
2.3.1 资本结构 | 第29-30页 |
2.3.2 信息不对等 | 第30-31页 |
2.3.3 利率与汇率 | 第31-32页 |
2.3.4 宏观政策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55页 |
3.1 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4页 |
3.1.1 高速公路BOT项目前期决策阶段风险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3.1.2 高速公路BOT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因素分析 | 第36-40页 |
3.1.3 高速公路BOT项目运营阶段风险因素分析 | 第40-43页 |
3.1.4 高速公路BOT项目移交阶段风险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3.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44页 |
3.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4-50页 |
3.3.1 指标的初选 | 第44-46页 |
3.3.2 指标的筛选 | 第46-48页 |
3.3.3 指标的确定 | 第48-50页 |
3.4 指标分析 | 第50-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风险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5-67页 |
4.1 灰色模糊评价方法基本思路 | 第55-57页 |
4.1.1 灰色评价方法 | 第55-56页 |
4.1.2 模糊评价方法 | 第56-57页 |
4.2 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本框架 | 第57-58页 |
4.3 融资风险评价的要素 | 第58-61页 |
4.3.1 融资风险评价的风险指标集 | 第58-60页 |
4.3.2 融资风险评价的目标及标准 | 第60-61页 |
4.4 融资风险评价的内容及程序 | 第61-63页 |
4.4.1 融资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61-62页 |
4.4.2 融资风险评价的程序 | 第62-63页 |
4.5 融资风险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 第63-66页 |
4.5.1 指标集综合风险评价 | 第63页 |
4.5.2 建立样本矩阵 | 第63-64页 |
4.5.3 确定评价灰类 | 第64-65页 |
4.5.4 计算灰色统计量与构造模糊隶属度矩阵 | 第65页 |
4.5.5 对第t阶段的风险指标子集及项目总融资进行综合评价 | 第65-66页 |
4.5.6 评判整个高速公路项目融资全过程风险 | 第66页 |
4.5.7 计算整个高速公路项目融资风险综合评价值 | 第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67-74页 |
5.1 工程基本概况 | 第67页 |
5.2 数据采集 | 第67-68页 |
5.3 数据计算 | 第68-70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5 实施建议 | 第71-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全文总结 | 第74页 |
创新点 | 第74-75页 |
不足及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附录B 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风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