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五莲丹土大汶口—龙山文化城址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第一节 考古工作第15-17页
        一、遗址概况第15页
        二、调查、勘探与发掘第15-17页
        三、玉器的发现第17页
    第二节 研究背景第17-21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写作目标第21-23页
        一、研究方法、思路第21-22页
        二、本文写作目标第22-23页
第二章 丹土遗址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存介绍第23-37页
    第一节 城址第23-30页
        一、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址第24-26页
        二、龙山文化早期城址第26-28页
        三、龙山文化中期城址第28-29页
        四、城址演变特征第29-30页
    第二节 遗迹第30-32页
    第三节 遗物第32-37页
        一、陶器第32-33页
        二、石器、骨器、玉器第33-37页
第三章 丹土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存分期与年代第37-88页
    第一节 分期第37-85页
        一、典型层位关系第37-38页
        二、陶器演变第38-71页
        三、陶器分期第71-75页
        四、陶器演变阶段性特征总结第75-85页
    第二节 年代第85-88页
第四章 丹土大汶口—龙山文化聚落形态演变与文明进程分析第88-101页
    第一节 聚落形态演变分析第88-96页
        一、大汶口文化晚期晚段偏早中心聚落第88-90页
        二、大汶口文化晚期城第90-91页
        三、龙山文化早期城第91-92页
        四、龙山文化中期城第92-93页
        五、龙山文化晚期一般聚落第93-95页
        六、丹土聚落形态演变特征第95-96页
    第二节 文明进程分析第96-101页
        一、陶文与城的发现第97-98页
        二、农业与手工业第98-99页
        三、等级分化第99页
        四、社会结构第99-101页
第五章 鲁东南地区大汶口—龙山文化社会变迁分析第101-131页
    第一节 丹土第二期文化遗存的认识第101-103页
    第二节 大汶口—龙山文化过渡期文化面貌分析第103-120页
        一、沿海地区过渡期遗存分析第103-106页
        二、沭河上游地区过渡期遗存分析第106-111页
        三、沂河中游和沭河中游地区过渡期遗存分析第111-115页
        四、潍河上游地区过渡期遗存分析第115-118页
        五、文化面貌演变特征第118-120页
    第三节 大汶口—龙山文化过渡期社会形态分析第120-122页
        一、社会分化第120-121页
        二、社会结构第121-122页
    第四节 龙山文化早、中期社会形态分析第122-128页
        一、文化面貌第122-124页
        二、丹土、两城镇与尧王城的关系探讨第124-126页
        三、社会分化和社会结构第126-128页
    第五节 龙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分析第128-131页
        一、考古发现第128-129页
        二、衰落原因第129-131页
第六章 结语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41-142页
附件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otka-Volterra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含1,2,4-三唑、1,3,4-噻二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