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面向设备的玉米种子快速鉴别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0-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别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2 种子鉴别领域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第11页
        1.1.3 近红外鉴别技术模型传递实现的意义第11页
        1.1.4 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国外发展状况第13页
        1.2.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国内发展状况第13-14页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难点第14-16页
        1.3.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主要技术难点和创新点第15-16页
第2章 近红外定性分析技术第16-28页
    2.1 近红外光谱的特征第16-17页
    2.2 光谱预处理方法第17-19页
        2.2.1 平滑方法第17-18页
        2.2.2 导数方法第18页
        2.2.3 中心化及标准化处理第18页
        2.2.4 数据归一化处理第18页
        2.2.5 多元散射校正第18-19页
        2.2.6 标准正态变量校正第19页
    2.3 特征提取方法第19-22页
        2.3.1 主成分分析第20页
        2.3.2 基于偏最小二乘特征提取算法第20-21页
        2.3.3 线性鉴别分析第21-22页
    2.4 常用模式分类算法第22-24页
        2.4.1 最近邻分类第22-23页
        2.4.2 最小距离分类第23页
        2.4.3 径向基神经网络第23-24页
    2.5 仿生模式识别第24-27页
        2.5.1 仿生模式识别原理第25-26页
        2.5.2 超香肠神经基元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模型传递方法研究第28-42页
    3.1 隐马尔可夫模型用于玉米种子品种鉴别第28-34页
        3.1.1 实验数据第29页
        3.1.2 建模过程第29-31页
        3.1.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3.1.4 结论第33-34页
    3.2 BP神经网络方法用于模型传递第34-40页
        3.2.1 BP训练算法实现步骤第35-37页
        3.2.2 实验过程第37-40页
        3.2.3 结论第40页
    3.3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近红外定性分析新型建模方法研究第42-53页
    4.1 数据采集与建模算法第42-46页
    4.2 单台仪器建模第46-49页
        4.2.1 同一台仪器建模第46-48页
        4.2.2 单台仪器建模的局限性第48-49页
    4.3 多台仪器联合建模第49-51页
        4.3.1 多仪器同一天联合建模第50-51页
        4.3.2 多仪器多天联合建模第51页
    4.4 本章总结第51-53页
第5章 近红外定性分析鉴别系统设计第53-64页
    5.1 近红外鉴别系统硬件设计第53-56页
        5.1.1 硬件设备主框架图第53-55页
        5.1.2 硬件模块第55-56页
    5.2 近红外鉴别系统软件设计第56-59页
        5.2.1 系统软件整体框架第56-58页
        5.2.2 系统数据库设计第58-59页
    5.3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第59-63页
    5.4 系统实物图第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稳定表达αvβ3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口蹄疫病毒易感性的评价
下一篇:基于博弈模型的工程监理激励与监督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