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与特点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研究特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大众化的概念界定 | 第19-31页 |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 第19-21页 |
(一)基本内涵 | 第19-20页 |
(二)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21-24页 |
(一)“大众化”的基本含义 | 第21-22页 |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 第22-24页 |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大众化 | 第24-31页 |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 第24-25页 |
(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联系 | 第25-27页 |
(三)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差异 | 第27-31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大众化的前提、目的、任务和对象 | 第31-45页 |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大众化的前提 | 第31-32页 |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不断推进 | 第31页 |
(二)理论本身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 第31-32页 |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大众化的目的 | 第32-33页 |
(一)服务人民群众 | 第32-33页 |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 | 第33页 |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大众化的任务 | 第33-34页 |
(一)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 第33-34页 |
(二)推广我们党的文艺方针政策 | 第34页 |
四、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大众化的对象 | 第34-45页 |
(一)关于文艺本质 | 第34-36页 |
(二)关于文艺创作 | 第36-37页 |
(三)关于文艺功能 | 第37-39页 |
(四)关于文艺生态 | 第39-40页 |
(五)关于文艺发展 | 第40-42页 |
(六)关于文艺批评 | 第42-45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大众化的必要性 | 第45-52页 |
一、理论层面的必要性 | 第45-48页 |
(一)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 | 第45-46页 |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途径 | 第46-47页 |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经验总结 | 第47-48页 |
(四)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48页 |
二、现实层面的必要性 | 第48-52页 |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 第48-49页 |
(二)全球化背景下弘扬民族文艺的必然需要 | 第49-50页 |
(三)保证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正确方向的现实需要 | 第50-51页 |
(四)应对意识形态危机和文艺思想多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 | 第51-52页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大众化的途径 | 第52-64页 |
一、强化文本理论研究 | 第52-55页 |
(一)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 | 第52-53页 |
(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内涵 | 第53-54页 |
(三)创新思想理论的通俗化表现形式 | 第54-55页 |
二、改进媒介宣传方式和手段 | 第55-58页 |
(一)努力做到最大程度地扩大覆盖面 | 第55-56页 |
(二)创新宣传平台,综合运用多种有效载体 | 第56-57页 |
(三)采用生动活泼、贴近现实的宣传形式 | 第57-58页 |
三、完善大众化的制度建设 | 第58-60页 |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第58-59页 |
(二)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 第59页 |
(三)制定科学检验标准 | 第59-60页 |
(四)建立健全有效反馈机制 | 第60页 |
四、拓展和创新教育途径 | 第60-62页 |
(一)加强典型示范和实例教育 | 第60-61页 |
(二)把自我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 第61-62页 |
(三)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教育方法 | 第62页 |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第62-64页 |
(一)大力培养文艺创作人才 | 第62-63页 |
(二)加强宣传普及工作的队伍建设 | 第63页 |
(三)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干部队伍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