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涞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模式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 创新点第16-17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7-20页
    2.1 相关概念第17-18页
        2.1.1 农村居民点第17页
        2.1.2 农村居民点整理第17页
        2.1.3 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第17页
        2.1.4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第17-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18页
        2.2.2 土地产权理论第18页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2.2.4 区位理论第19页
        2.2.5 地域分异理论第19-20页
3 涞源县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第20-25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1页
        3.1.1 自然地理条件第20页
        3.1.2 社会经济条件第20-21页
    3.2 涞源县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第21页
    3.3 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第21-23页
    3.4 涞源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3.4.1 农村居民点数量多且布局分散第23页
        3.4.2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化水平低第23页
        3.4.3 农村居民点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第23-24页
        3.4.4 农村居民点闲置现象突出第24-25页
4 涞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第25-30页
    4.1 理论潜力测算方法第25页
    4.2 规划期末农村人口的确定第25-26页
    4.3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的确定第26-28页
    4.4 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测算第28-30页
5 涞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第30-41页
    5.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第30页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0-32页
        5.2.1 评价指标设计原则第30页
        5.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0-31页
        5.2.3 各评价指标含义第31-32页
    5.3 权重确定方法第32-39页
        5.3.1 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第32-34页
        5.3.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第34-38页
        5.3.3 乘法合成法的组合赋权第38-39页
    5.4 综合评价分析及分级第39-41页
6 涞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第41-46页
    6.1 农村居民点整理可行性分析第41-42页
        6.1.1 整理目标第41页
        6.1.2.整理原则第41页
        6.1.3 整理可行性分析第41-42页
    6.2 整理模式探讨第42-44页
        6.2.1 城镇化模式第42-43页
        6.2.2 迁村并点模式第43页
        6.2.3 村内整理模式第43页
        6.2.4 异地搬迁模式第43-44页
    6.3 整理效益评估第44-46页
        6.3.1 经济效益第44页
        6.3.2 社会效益第44页
        6.3.3 生态效益第44-46页
7 涞源县农村居民点整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第46-49页
    7.1 农村居民点整理面临的问题第46-47页
        7.1.1 规划滞后,制度不完善第46页
        7.1.2 经济水平低,资金筹措困难第46页
        7.1.3 宣传力度不足,群众参与度低第46-47页
    7.2 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策第47-49页
        7.2.1 做好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编制工作第47页
        7.2.2 明确部门责任,加强配合第47页
        7.2.3 扩宽融资渠道,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第47页
        7.2.4 建立信息系统,提高科技含量第47-48页
        7.2.5 保障农民利益,开展宣传教育第48-49页
8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喹唑啉酮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微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中文教师中华才艺在泰国初级汉语课堂上的实际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