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项圈数据的大熊猫繁殖状态判断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6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1.1 基于GPS项圈数据的行为判定研究 | 第11-13页 |
1.1.2 基于GPS项圈数据的繁殖状态判定研究 | 第13页 |
1.2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2.1 大熊猫行为判定 | 第13-14页 |
1.2.2 大熊猫繁殖状态判定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大熊猫行为判定 | 第16-24页 |
2.1 研究地点与对象 | 第16-17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2.1.2 研究区域 | 第16-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2.1 安装GPS项圈与设置 | 第17页 |
2.2.2 研究时间 | 第17页 |
2.2.3 行为观察 | 第17-18页 |
2.2.4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2.3 研究结果 | 第19-22页 |
2.3.1 项圈数据和视频数据 | 第19页 |
2.3.2 确定行为分类阈值 | 第19-21页 |
2.3.3 活动节律 | 第21-22页 |
2.4 讨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大熊猫繁殖状态判定 | 第24-35页 |
3.1 研究对象和区域 | 第24-25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3.1.2 研究区域 | 第24-2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3.2.1 数据收集 | 第25页 |
3.2.2 行为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3.2.3 活动范围数据分析 | 第26页 |
3.2.4 繁殖状态定义与时间分段 | 第26-27页 |
3.2.4.1 繁殖年与繁殖年对照期时间分段 | 第26页 |
3.2.4.2 繁殖状态定义 | 第26页 |
3.2.4.3 繁殖状态时间分段 | 第26-27页 |
3.3 结果 | 第27-32页 |
3.3.1 繁殖状态 | 第27-30页 |
3.3.1.1 交配事件 | 第27页 |
3.3.1.2 分娩事件 | 第27页 |
3.3.1.3 繁殖年和繁殖年对照期 | 第27-28页 |
3.3.1.4 妊娠期 | 第28页 |
3.3.1.5 延迟着床期 | 第28页 |
3.3.1.6 产后期 | 第28-30页 |
3.3.2 活动率 | 第30-31页 |
3.3.3 活动范围 | 第31-32页 |
3.4 讨论 | 第32-35页 |
第4章 总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致谢 | 第42-45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