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概述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刀具失效的标准 | 第11-13页 |
1.2.1 刀具磨损形式 | 第11-12页 |
1.2.2 刀具破损形式 | 第12页 |
1.2.3 具磨钝标准 | 第12-13页 |
1.3 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刀具磨损状态的监测方法分类 | 第14-17页 |
1.4.1 直接监测法 | 第14-15页 |
1.4.2 间接监测法 | 第15-17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热电效应原理 | 第19-26页 |
2.1 塞贝克效应 | 第19-20页 |
2.2 帕尔帖效应 | 第20页 |
2.3 热电势在加工过程中的产生机理 | 第20-22页 |
2.4 热电势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5页 |
2.4.1 金属的热电势 | 第22-23页 |
2.4.2 半导体的热电势 | 第23-24页 |
2.4.3 过渡金属热电势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热电效应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系统的建立 | 第26-32页 |
3.1 基于热电效应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系统的组成 | 第26-27页 |
3.2 试验目的 | 第27-28页 |
3.3 组建实验系统 | 第28-31页 |
3.3.1 试验车床 | 第28-29页 |
3.3.2 加工刀具和工件 | 第29页 |
3.3.3 滑环 | 第29-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切削用量对热电参数的影响 | 第32-39页 |
4.1 切削用量三要素 | 第32-33页 |
4.1.1 切削速度V_c | 第32页 |
4.1.2 进给量f | 第32页 |
4.1.3 背吃刀量a_p | 第32-33页 |
4.1.4 切削要素的选择 | 第33页 |
4.2 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4.2.1 正交试验设计的概念及原理 | 第33-34页 |
4.2.2 正交表及其基本性质 | 第34-35页 |
4.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4.4 正交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6-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基于热电效应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系统 | 第39-51页 |
5.1 热电参数值与刀具磨损量关系研究 | 第39-41页 |
5.2 最小二乘法归纳热电参数与磨损量关系 | 第41-49页 |
5.2.1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 | 第41-43页 |
5.2.2 相关系数与标准偏差 | 第43-44页 |
5.2.3 最小二乘法拟合刀具磨损量热电参数的多项式函数 | 第44-49页 |
5.3 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系统可行性验证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总结 | 第51-5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