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住房购买能力的概念 | 第9-10页 |
·住房购买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 第14页 |
·全面调查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 第14-15页 |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 第15页 |
·本文框架 | 第15-16页 |
2 住房购买能力与特定群体的界定 | 第16-23页 |
·关于住房购买能力概念的进一步思考 | 第16-18页 |
·从与社会购买力的比较中深入认识住房购买能力 | 第16-18页 |
·研究住房购买能力应当与特定购买群体相联系 | 第18页 |
·住房特定购买群体的界定 | 第18-21页 |
·住房特定购买群体的概念 | 第18页 |
·本论文涉及的住房特定购买群体——城镇居民的范围限定 | 第18-20页 |
·本论文着重考察的城镇居民群体的选择 | 第20-21页 |
·与住房购买能力、特定群体界定有关的其他约定 | 第21-23页 |
·关于在重庆市主城区调研区域的约定 | 第21页 |
·关于重庆市主城区外来居民范围的约定 | 第21-22页 |
·关于重庆市城镇居民主要购买住宅种类的约定 | 第22页 |
·关于本论文对特定群体住房购买能力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的说明 | 第22-23页 |
3 住房购买能力衡量方法的综合分析 | 第23-32页 |
·反映特定群体住房购买能力的主要经济指标 | 第23-24页 |
·现行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 第24-29页 |
·房价收入比 | 第24-27页 |
·剩余收入法 | 第27-28页 |
·不匹配性指标 | 第28-29页 |
·本文改进后的方法阐述 | 第29-32页 |
·首付约束 | 第29页 |
·每月还本付息约束 | 第29-30页 |
·整体角度约束分析 | 第30-32页 |
4 在渝外来居民家庭住房情况调查 | 第32-42页 |
·问卷调查分析 | 第32-39页 |
·在渝外来居民家庭住房基本情况 | 第32-35页 |
·外来居民家庭住房需求及购买能力情况 | 第35-39页 |
·个案分析 | 第39-40页 |
·个案分析1 | 第39页 |
·个案分析2 | 第39-40页 |
·个案分析3 | 第40页 |
·调查分析总结 | 第40-42页 |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41页 |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 第41-42页 |
5 重庆市城镇居民住房购买能力实证研究 | 第42-59页 |
·重庆市城镇居民住房购买能力研究 | 第42-58页 |
·重庆市城镇居民基本情况分析 | 第42-44页 |
·重庆市城镇居民住宅情况分析 | 第44-48页 |
·重庆市城镇居民住房购买能力计算 | 第48-56页 |
·重庆市城镇居民住房购买能力变化分析 | 第56-57页 |
·重庆市城镇居民住房购买能力研究总结 | 第57-58页 |
·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扩展研究 | 第58-59页 |
·可支配收入、首付比例确定的局限性 | 第58页 |
·住宅市场确定的局限性 | 第58页 |
·贷款的局限性 | 第58-59页 |
6 对策建议 | 第59-63页 |
·居民住房购买能力持续低迷的原因分析 | 第59-60页 |
·物价持续上涨 | 第59页 |
·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 | 第59-60页 |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赶不上房价的上涨 | 第60页 |
·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不规范 | 第60页 |
·对策建议 | 第60-63页 |
·控制物价 | 第60-61页 |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分流住房需求 | 第61页 |
·合理优化收入分配,增加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 | 第61-62页 |
·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体制,保证实施效果 | 第62-63页 |
7 特定群体的住房购买能力研究要点 | 第63-66页 |
·指导思想 | 第63-64页 |
·研究目的指导思想 | 第63页 |
·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 | 第63-64页 |
·研究程序 | 第64-65页 |
·研究方法 | 第65页 |
·研究结果 | 第65-66页 |
8 结论 | 第66-68页 |
·重庆市城镇居民及外来居民住房购买能力研究的结论 | 第66页 |
·由住房购买能力研究引申的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1页 |
B. 调查问卷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