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公差与技术测量及机械量仪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技术测量方法论文

空间二次曲面轮廓度误差及位置姿态测量评定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 二次曲面及抛物面天线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第13-22页
        1.2.1 形状误差及二次曲面轮廓度误差评定技术研究概述第13-15页
        1.2.2 典型二次曲面轮廓度误差评定技术概述第15-22页
    1.3 二次曲面测量评定算法的研究概述第22-25页
    1.4 目前的主要问题和论文的主要内容第25-28页
第2章 空间二次曲面轮廓度误差评定模型第28-40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模型的建立第28-38页
        2.2.1 轮廓度误差评定基础第28-31页
        2.2.2 空间任意位姿二次曲面轮廓度误差评定第31-38页
    2.3 空间二次曲面轮廓度误差评定模型分析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空间二次曲面轮廓度误差评定模型求解第40-56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测量点到拟合理想二次曲面的法向偏差第40-48页
        3.2.1 目前点到空间二次曲面距离算法及局限性第40-42页
        3.2.2 角度分割逼近算法第42-48页
    3.3 二次曲面测量评定的求解算法第48-54页
        3.3.1 基于最优化解析思想的改进粒子群算法第48-54页
        3.3.2 IPSO算法收敛性分析第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各典型空间二次曲面轮廓度误差评定及分析第56-94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空间自然二次曲面的轮廓度误差评定第56-75页
        4.2.1 空间圆柱度误差评定第56-63页
        4.2.2 空间球度误差评定第63-68页
        4.2.3 空间圆锥度误差评定第68-75页
    4.3 空间一般二次曲面的轮廓度误差评定第75-92页
        4.3.1 空间椭球面轮廓度误差评定第75-81页
        4.3.2 空间抛物面轮廓度误差评定第81-87页
        4.3.3 空间双曲面轮廓度误差评定第87-92页
    4.4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5章 空间二次曲面位置姿态测量第94-107页
    5.1 引言第94页
    5.2 二次曲面空间位置姿态的求取第94-97页
        5.2.1 空间二次曲面位置姿态的定义第94-95页
        5.2.2 空间二次曲面位置姿态求取第95-97页
    5.3 抛物面天线的各类面形误差及其位置姿态第97-99页
        5.3.1 抛物面天线反射面法向均方根误差评定第97-98页
        5.3.2 抛物面天线反射面轴向均方根误差评定第98-99页
    5.4 二次曲面空间位置姿态求取模型的初值计算第99-101页
    5.5 二次曲面空间位置姿态实验第101-106页
    5.6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6章 抛物面天线测量和半径补偿第107-123页
    6.1 引言第107页
    6.2 测头半径补偿算法第107-112页
        6.2.1 常规测头半径补偿方法分析第107-108页
        6.2.2 直接测头半径补偿方法第108-109页
        6.2.3 测头半径补偿实验第109-112页
    6.3 抛物面天线测量第112-122页
        6.3.1 抛物面天线面形误差和空间位置姿态测量第112-119页
        6.3.2 测量结果分析第119-122页
    6.4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结论第123-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个人简历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少儿频道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心肺复苏训练模型的优化设计与操作质量评价方法研究